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1、基本要求
1.1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 并对水平和高程控制网以及桩位的放样进行复核,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 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1.2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1.3施工结束后,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1.4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桩身任意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严禁 小于1.
1.5. 浇筑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桩顶标高至 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o
2. 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2.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
2。2灌注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表1规定。
表1
桩径
桩径允许
偏差(mm)
垂直度允
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 直于中心线方向和 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 方向和群桩基础的 中间桩
DW 10mm
±50
V1
D/6,且不大于1
D/4,且不大于150
D> 10mm
±50
1 + 0.01H
150+0.01H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3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见表2
表2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1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3
直径
±10
用钢尺量
2.4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见表3
表3
项
目
序
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
控
项
目
1
桩 位
见表1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 量桩中心
2
孑L深
mm
+ 3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 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 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如钻芯取样,大直径嵌岩 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
般
项 目
1
垂直度
见表1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 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桩径
见表1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 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 不包括内衬厚度
3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
土中)
1。15 〜1.20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
距孔底50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
水位)
m
0.5~1.0
目测
5
沉渣厚度:端承桩
摩擦桩
mm
mm
<50
<15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6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
干施工
mm
mm
160~220
70 〜1
坍落度仪
7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1
用钢尺量
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9
桩顶标高
mm
+30
-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 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质量风险分析
钻孔灌注桩应用相当普及,它属于现场制作的细长构件,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施 工工艺变化较多,其中成孔工艺、泥浆护壁性能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对钻孔灌注桩质 量的目标影响较大,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包括桩位偏差、孔斜、断桩、缩径、桩身 混凝土疏松、沉渣超厚及钢筋笼上浮等。
冬期施工混凝土使用的防冻剂必须是确认合格产品,剂量控制要准确,混凝土搅拌、 加热、保温、养护必须符合混凝土冬期施工要求,防止混凝土受冻事故的出现。
水下浇筑混凝土是灌注桩的质量关键问题,施工单位要切切把好此关,在审查施工组织 设计时,应优先选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水下加压浇筑;如无条件则可采用导管浇筑,但要 选用高位浇筑法进行浇筑.
4. 质量控制点
4.1。桩位控制
桩位控制包括桩在水平方向的位置,桩顶埋深(垂直方向位置),以及桩身垂直度的 控制。桩在水平方向位置控制包括检查红线、灰线、护筒埋设情况及钻机就位情况。由 于桩位放样随施工阶段性进行,监理工作主要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桩顶埋深主要通过 控制吊筋长度及混凝土上翻高度进行检测。吊筋长度采用理论计算值与实际长度相比较 的方法来控制,避免吊筋采用统一长度而不考虑地坪和机架标高的变化。在混凝土浇捣 结束之前,监理检查实测的上翻高度.桩身垂直度通过控制桩架垂直度(目测)、测斜, 以及钢筋笼下放顺利程度来进行。
4.2。桩长控制
控制桩长是保证灌注桩承载性能的重要措施.桩长控制措施一方面是检查钻具长度. 钻具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包括钻具伸缩、磨损和更换。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对钻 具进行多次复测,并与施工单位校核,保证钻具长度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检查钻孔转盘标 高,控制钻杆上余量,确保实际钻杆上余量与理论钻杆上余之差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10cm).监理在每根桩终孔之前检查钻杆上余量,经监理许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3。桩径控制
桩径是反映桩承载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监理工作为保证桩径,主要采取控制桩成孔 操作,钻头直径、测井以及控制钻孔静止时间,同时由于平均桩径变化与充盈系数密切 相关,存在以下关系:
实际桩径=设计桩径X充盈系数
因此监理工作将充盈系数作为控制桩径的一大依据。钻孔操作与桩径密切相关,钻孔操 作不当容易产生缩颈和扩颈现象,把好钻孔操作关是成桩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方面.监 理督促施工单位针对不同机械和土层,制定相应的钻孔操作方案,确保成孔质量.通过测 井和充盈系数变化情况来控制钻头直径,也是监理工作的一个部分。一方面监理要求施 工单位明确钻头直径范围值,同时针对桩头磨损及更换作经常性检查,确保钻头使用直 径。准确钻孔静止时间是保证桩径的一项重要措施,准确控制钻孔静止时间过长容易引 起软土层内缩径,及由于孔壁泥皮增厚影响桩的直径。钻孔静止时间不宜大于24小时, 尽可能保证灌注桩施工的连续性.为防止坍孔应严格控制泥浆比重。
4.4。桩身质量控制
控制桩身质量包括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质量,混凝土质量及混凝土浇捣质量。钢筋笼 制作完毕,监理实施验收制度,按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笼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钢笼直径、 长度、主筋数量、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等)。钢筋笼安装质量通过检查焊接(立面)质 量及下笼情况来进行,控制笼顶所处位置(吊筋长度控制)及钢筋下放规范进行,同时检 查钢筋笼定位的固定措施。商品混凝土搅拌质量主要通过目测和塌落度检查来进行.混 凝土浇捣质量控制监理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混凝土初灌量、开浇时导管距孔底位 置、浇捣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及每次导管上拔长度和上拔速度的检查.水下浇 筑混凝土宜加减水剂。
4.5。桩端施工质量控制
桩端施工质量影响桩端承载性能,为保证桩端质量,监理除控制桩径外,还要严格控 制沉渣厚度。监理以孔底部(钻头尖部所处位置)为控制沉渣标准,并相应扣除钻头最 大直径断面以下长度的一半为沉渣厚度,要求沉渣不大于10cm.同时监理还严格控制二 次清孔结束至混凝土浇捣之间间隔时间(<30分钟)。沉渣厚度与清孔质量是密切相关 的,为保证清孔质量,监理一方面检查清孔时泥浆性能,严禁清水清孔、钻孔用同一泥 浆池;再者复校导管长度,控制清孔时导管埋深,以保证清孔效果。改变单纯量测沉渣 厚度控制沉渣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比较好地保证了本工程沉渣性能。桩端的形状: 当桩为端承桩时,桩低端为平底,当桩为摩擦端承桩时,桩底端也应是平底,只有摩擦 桩桩底允许用尖底桩。桩底沉渣厚度:端承桩小于50mm;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小于 1mm,摩擦桩小于3mm。椎型桩底沉渣的检查:测量孔深二护筒上沿至钻头锥尖的距离 1/2锥头高度;沉渣厚度二测量深孔一沉渣上表面至护筒上沿距离。清孔时对泥浆要加强 控制,孔底5mm以内的泥比重应小于1.25;含水率小于8%,粘度小于28s.清孔导管 (钻杆)应尽量深入孔底,以保证清孔效果。
5。预检项目
5。1.施工组织设计
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生产、技术管理、劳动力组织、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材料供应 计划,泥浆排放措施、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场布等方面严密性、可和性,尤其重点审查 施工方三级质保体系落实情况。首先审查成孔工艺,选用钻具是否与地质构造相吻合, 在地质允许条件下优先选用冲击钻,如有淤泥地质层构造则不适用冲击钻成孔。其次审 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污染场地,大批量群桩施工,泥浆的排放、收集、 清理是一大难题,要合理解决,否则会影响施工。浇筑水下混凝土宜优先选用混凝土汽 车泵加压浇筑,以保证桩身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性,如采用导管浇筑混凝土,宜用高位 浇筑法,不宜用低位浇筑法,因低位浇筑法易堵塞导管。混凝土的配制石子不宜大3cm, 应加入减水剂,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坍落度。桩位要排列流水序 号,大量群桩施工要安排好钻孔开工顺序防止后期开工桩、场地污染影响施工。对下列 事项的保证措施要具体落实:泥土层钻孔缩径、砂层钻孔塌孔、成孔及清孔时泥浆质量 控制、钻孔入岩深度确认。沉渣测定、混凝土堵塞导管处理方法,料斗容积计算数据要 认真复核,必须保证第一斗投料后能将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内0。8m.如采用高位浇筑 法,应复核料斗高度计算数据,一般情况下,料斗高度不宜小于5米。
5.2. 土层资料
应充分了解场内土层情况,针对不同土层特点制订相应成孔措施。
5.3. 场地条件
检查场地三通一平条件,检查硬地施工法落实情况,同时事先应查明场内地下障碍 物分布情况,必要时应提前清理。
5.4. 原材料质量
按设计图纸及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场内原材料品种、规格、质保书,并按规范要求 进行抽检。
5。5。控制轴线、
检查轴线定位依据、标高引入点,并对场内控制轴线及控制标高进行检查。
6. 监理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6。1.隐蔽工程
6。1。1.成孔深度:根据设计桩长、标高及钻头长度、护筒标高确定钻杆上余量加以 控制,并采用测径复核
6.1。2。钢筋笼制作质量: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6.1.3. 钢筋笼接头焊接:检查焊缝长度、宽度、高度根据桩顶标高及桩护筒标高 计算吊筋长度并复核实际吊筋长度
6。1.4.沉渣厚度:采用测量桩深,手感双重措施检查沉渣厚度。
6。1。5。混凝土上翻高度:在最后一节与导管拔除前用测绳检查混凝土面标高, 混凝土上翻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6.1.6.单桩综合评定表:根据验收结果及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验收。
6.2。实测项目
6。2.1。原材料:每进场一批抽查一批,按质量标准及级配单要求实施。
6。2。2。护筒埋设:抽查护筒定位精度及埋设质量
6。2。3.混凝土坍落度:每工作班搅拌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抽查不少于三次
6.2。4。泥浆性能:检查泥浆比重及粘度,成孔与清孔分开检查
6。2。5。一次清孔沉渣:主要检查一次清孔落实情况
6.2。6。混凝土投料配合比:每工作班搅拌混凝土,抽查不少于三次,检查砂、石、水
泥、外加剂等磅称记录
6。2。7.混凝土初灌量:根据实际孔深、孔径,按计算要求确定初灌量并检查实际用量 导管埋深及提升导管埋深应在3-10米之间,一次提升导管不大于6米.
6.3。旁站检查
6.3。1。成孔:检查钻机就位“三心一线〃(桩位中心、转盘中心及天轮中心),稳固程
度及钻机转盘平整度,检查钻孔记录及不同土层实际钻进速度、终孔孔深、沉渣 厚度、泥浆性能。
6.3.2. 钢筋笼安装:检查钢筋笼吊装垂直度控制,搭接焊质量吊装操作规范 性,垫块安放,吊筋到位率等。
6.3。3.混凝土灌注:检查导管至孔底距离;隔水球使用情况,灌注返浆情况,导管埋深
及提升导管操作等。
6.3.4. 试块制作养护:检查制作方法准确性及养护条件。
6。3.5.意外事故处理:任何施工故障一旦发生,监理应作详细记录。
6。4.试验检验项目
6.4.1。砂石:同产地以2立方米或3立方米为一批。
6。4.2。水泥:同品种同标号不大于2t为一批。
6。4.3。钢筋:同截面尺寸同一炉罐号不大于60t为一批。
6。4.4。钢筋焊接接头:每3个接头为一批,气压焊,闪光对焊2个接头为一批。
6。4。5。混凝土试块:每浇筑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 组试件,每组三块。
7. 资料收集
7.1。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同一类型桩要编写流水编号)
7。2.施工方案
7.3。技术核定单
7。4.工程变更签证
7.5。质量检验评定表
7.6. 隐蔽工程验收单
7。7。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