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室内移动平台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建设单位: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项目部
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需求说明 1
三、编制依据 1
四、材料质量 2
五、操作平台搭、拆、施工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 3
六、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示意图 3
七、移动式操作平台搭、拆一般规定 4
八、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构造、搭设及使用要求 4
8。1 基本要求 4
8。2 施工准备 5
8。3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工艺 5
九、施工准备 7
十、 移动式操作平台计算书 7
一)、参数信息 7
二)、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8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9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10
五)、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计算 11
六)、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11
十一、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验收 13
十二、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拆除 13
十三.操作平台应急预案 14
1、目的 14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14
3、应急反应预案 14
4、应急通信联络 1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机电安装及设备区装修施工III标(广西大学站、白苍岭站、火车站站)工程,由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主要涉及内容为地下车站地面层+0.000以下站厅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有效站台轨行区、出入口通道.
二、需求说明
各站台、站厅内部标高太高需要,故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进行施工。为在移动式操作平台搭、拆及给排水、消防管、砌砖等施工登高作业过程中,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和本公司《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做法要求,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三、编制依据
1 《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8、本工程设计图纸
9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选编。
四、材料质量
4.1 移动式操作平台采用钢管为:Φ48,其壁厚不得小于3.5mm。
4.2 扣件材质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破坏(用扭力扳手测试)。
4。3 铺设板材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4。4 移动式平台必须符合有关质量要求,并有产品质量证明书。
五、操作平台搭、拆、施工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
危险源
危 险 源 识 别
识别责任人
移动式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搭设、操作平台拆除、操作平台端头、木板固定、上人梯子防滑、上高措施、工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操作平台上堆物。
危险源
危 险 源 识 别
评价责任人
移动式操作平台
由于移动式操作平台属于重大危险源,在搭设、拆除及移动使用过程中有较大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高度.其采用扣件连接、搭设、加固,移动时、上高操作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危险源
操作措施
监控责任人
移动式操作平台
1.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上级公司的总工程师签字,技术部门盖章,有关部门审阅方案;
2. 爬高扶梯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不得有违规操作现象;
3.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不得有违规操作现象;
4. 现场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范操作;
5. 认真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6. 操作平台上堆料不得超过规定限度。
六、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示意图
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按相关图集规范做法,尺寸计算书调整,示意图如下:
七、移动式操作平台搭、拆一般规定
7.1 搭设前应检查所有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7.2 搭、拆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由经安全教育持上岗证的架子工承担,凡有高血压、心脏病者不得操作。
7。3 搭、拆作业人员不得喝酒,在搭、拆过程中不得开玩笑。
7.4 搭、拆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鞋和带钉的鞋。
7。5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搭、拆施工。
7.6 搭、拆使用过程中,钢管不准触及有电线路.
7。7 施工中发现存在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
7。8 搭设移动式操作平台时,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7。9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7.10 移动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工人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保险带(连接平台防护栏),穿防滑鞋.
7.11 应设专人对脚手架进行时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
7。12 在搭设脚手架的同时,必须设置登扶梯,严禁在脚手架上攀登。
7.13 搭拆现场以及使用阶段必须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内。
7。14 严禁将拆卸下来的材料和杆部件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并堆码整齐,保持现场文明。
八、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构造、搭设及使用要求
8.1 基本要求
用扣件式钢管搭设的移动式操作平台是室内给排水、及消防管及电气施工,它应承载施工中各种垂直和水平荷载.
8.2 施工准备
移动平台的地基必须平整。
8。2.1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要求,向搭、拆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2.2按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钢管、扣件、板材、轮子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8。2。3经检查合格的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的放在耐磨地坪上,并于地坪面要有成品保护措施。
8.3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工艺
1、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方法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构造采用梁板结构的形式,以Φ48×2.5mm的脚手架钢管用扣件相扣接进行制作,这种方法较为简便。平台次梁间距为300mm,台面满铺,铺板用18mm厚模板,一一加以固定,使其不松动.操作平台的面积为2.4m×2.4m,单层高度为1。8m、总高度为3。6m。为了避免摇动和倾覆,支承用的立柱,我们进行了稳定验算(计算过程如下),满足了稳定性要求。操作平台的周边,按照临边作业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配置登高扶梯,梯子不得缺档,横档间距以30cm为宜。在底部移动的轮子上设置锁止装置并加四处固定杆。在平台四角设置防倾倒斜撑,斜撑水平宽度≥1。5米。
2、搭设要求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选用4系列鹰架刹制轮“4404733"型号,轮子与架体结合部位要牢固和可靠.中间立柱的底端应离地面有一点距离,这样使操作平台推移方便,但立柱的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不能超过80mm,以便使用时可将立柱底下垫实固定。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B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0mm。
C 移动式操作平台四个立面必须设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度~60度之间,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D 移动式操作平台四个在四角设置防倾倒斜撑,斜撑水平宽度≥2.5米,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度~60度之间,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
3、注意事项
(1) 底部移动的轮子在架体投入使用时,应当设置锁止装置并设有四处固定杆固定,限制平面上移动的自由度。
(2) 架体移动时,上部应没有作业人员。
(3)如果上部全封闭后影响施工,必须有一部分位置敞开时,作业人员在敞开部位作业时,应当系挂安全带,按照高挂低用的原则系挂安全带。
(4) 决不允许攀登杆件上下。
8。4 使用过程中的要求:
A。 高处作业,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B.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C. 拖动操作平台时,应设5m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现场指挥。严禁在操作平台上有人时机械拖动.
D. 移动式操作平台上人作业前,应将中间立柱与地面之间垫实,避免四个轮子直接传力。
E。 禁止配电线路穿越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或沿平台拉设。
九、施工准备
1。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要求,向搭、拆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按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钢管、扣件、竹笆片、轮子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 经检查合格的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的放在耐磨地坪上,并于地坪面要有成品保护措施。
4. 本工程移动式操作平台基础为室内浇捣完的耐磨地坪面层。
十、 移动式操作平台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a(m):1。50,立杆步距h(m):1。60;
立杆纵向间距lb(m):1.80,平台支架计算高度H(m):1。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0。10,平台底钢管间距离(mm):100.00;
钢管类型:Φ48×3。5,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
2。荷载参数
脚手板自重(kN/m2):0。300;
栏杆自重(kN/m):0。150;
材料堆放最大荷载(kN/m2):1.500;
施工均布荷载(kN/m2):1.000;
3.风荷载参数
施工操作平台计算中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二)、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几何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3。86 cm3;
截面惯性矩 I = 9。28cm4;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脚手板自重(kN/m):
q11 = 0。3×0.1 = 0。03 kN/m;
(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1.5×0.1 = 0.15 kN/m;
(3)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p1 = 1×0.1 = 0。1 kN/m
2.强度验算
依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2.4规定,纵向支撑钢管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 = 0。1q1l2+0.117q2l2
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
N = 1。1q1l + 1。2q2l
均布恒载:q1 = 1.2 × q11 = 1.2×0.03 = 0.036 kN/m;
均布活载:q2 = 1。4×0.1+1.4×0.15 = 0。35 kN/m;
最大弯距 Mmax = 0.1×0.036×1.22 + 0.117 ×0.35×1。22 = 0.064 kN·m ;
最大支座力 N = 1。1×0.036×1。2 + 1.2×0。35×1。2 = 0.552 kN;
最大应力 σ = Mmax / W = 0.064×106 / (3860) = 16.62 N/mm2;
纵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纵向钢管的计算应力 16。62 N/mm2 小于 纵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ν = 0。667ql4/100EI
均布恒载:
qk = qll=0.03 kN/m;
ν = 0。677 ×0.03×12004/(100×2.06×105×92800)=0。022 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0。022 mm 小于 纵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 12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板底纵向支撑钢管传递力,P =0.552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最大弯矩 Mmax = 0.789 kN·m ;
最大变形 νmax = 4。097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7。275 kN ;
最大应力 σ= 204。328 N/mm2 ;
横向钢管的计算应力 204.328 N/mm2 小于 横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4.097 mm 小于 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 12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0。75kN。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00 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7。275 kN;
R 〈 6。00 kN ,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计算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5×6.5 = 0.811 kN;
(2)栏杆的自重(kN):
NG2 = 0.15×1。2 = 0.18 kN;
(3)脚手板自重(kN):
NG3 = 0。3×1.2×1。2 = 0.432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1。423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1。2×1.2+1。5×1。2×1。2 = 3.6 kN;
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2×1.423+ 1.4×3。6 = 6。748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不组合风荷载:
σ = N/φAKH ≤ [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6.748 kN;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61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3.57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3.86 cm3;
σ -——---—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 计算长度 (m);
KH —--— 高度调整系数:KH=1/(1+0。005×(6。5-4))=0。988;
如果完全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μ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3;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μ= 1.73;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k1μh = 1.163×1。73×1。6 = 3.219 m;
L0/i = 3219。184 / 16.1 = 200 ;
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18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 σ =6747。84 /( 0。18×357×0。988 )= 106。32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σ = 106.321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i = 1800 / 16.1 = 112 ;
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0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 σ =6747。84 /( 0。502×357×0.988 )= 38.12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σ = 38。12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1。009 ;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i = 2112。241 / 16。1 = 131 ;
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391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 σ =6747.84 /( 0。391×357×0。988 )= 48.946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σ = 48.94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结论:以上计算能满足操作平台所用轮子承受压力,故属安全.
十一、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验收
11。1 移动式操作平台在使用前,搭设完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本组织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确认操作平台搭设牢固,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
11.2 板材按规范要求固定牢固。
11。3 施工荷载不得超过3KN/M2,严禁超载;架上严禁堆放或搬运材料物品,杂物要及时清理。
11。4 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的规定
十二、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拆除
12.1 拆除移动式操作平台时,应由专人负责监护。
12。2 拆除移动式操作平台前,应将平台上的留存材料,杂物等清除干
净。
12。3 平台拆除顺序一般为板材→栏杆→剪刀撑→横杆→立杆,按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拆除。
12.4 拆下的杆件和配件分类堆放,运至室外。并及时按品种、规格放整齐。
十三.操作平台应急预案
1、目的
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1) 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2) 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3) 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4) 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3、应急反应预案
(1) 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2)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 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火灾事故、触电事故、高温中暑、中毒窒息、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消灭飞火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火势蔓延。注意人身安全,积极抢救被困人员,配合消防人员扑灭大火。
触电事故处理: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高温中暑的应急处理: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当发生如高空坠落、被高空坠物击中、中毒窒息和机具伤人等人身伤害时,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积极对伤员进行抢救.
4、应急通信联络
项目负责人:唐安辉 手机:15116383417
安全员: 手机:
技术负责人:周兆义 手机:13421843718
医院救护中心:120 匪警:110 火警:119
通信联系方式应在施工现场和营地的显要位置张贴,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