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九 学科:语文 学期:上 设计时间:2011 年 9月NO:1
课 题
唐雎不辱使命
策划者
康春华
审核者
本备课组
导学者
康春华
学习时间
学习者
九年级
班 级
九(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点
本文言辞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
激趣明标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什么故事呢?
自
主
学
习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4、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5、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合作展示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与你拼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当
堂
测
试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秦王,唐雎的性格特征?
3.说说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提升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补充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