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62421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 2020年6月23日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制度建设一一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由于受经济发展较迟缓和教育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较为滞后。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言。现今,对于校企之间合作,中国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这种探索基本上还处于学校单方面的一种自发行为,过程中遭遇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力图从政府与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这个角度,立足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探讨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力求寻找校企成功合作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教育转变而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等专业教育是与当时中国经济、技术欠发达相适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当时中国各行业、各领域技术人才普遍短缺,能够说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各类人才都有其用武之地。随着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高等学历教育的快速扩张,中等学历教育逐渐被挤出教育主力队伍。其间中等学历教育所经历的变革,几乎使之完全脱离了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职业技术教育不为社会各方所重视,从而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就业都十分困难的局面。回顾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之后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作为非经济实体的事业型机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的注入,导致了职业技术学校在师资、设备设施方面严 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重匮乏,是导致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这种办学实力的薄弱反过来又严重影响招生、培养和就业,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经济技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现实情况。 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长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表明,与企业联合虽不是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途径,但却是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而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脱节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同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再教育成本,学校也能够利用企业丰富的技术和设备资源,对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部在就提出了职业教育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思路,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性的政策。国办、中办发布了 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始步入快车道,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加强校企合作。 毫无疑问,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一条结果很明朗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最初的办学模式的回归,最初中国的许多技工学校都是由企业或者行业内开办,至今有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依然为相关的职能部门。不过,笔者以为,在新的形势下,校企合作的内涵完全不同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前沿科技应用于生产过程时直接跨越了劳动力这个环节,也就是说,需要绝大多数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结果是在企业设备和技术 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都有了,但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者却严重不足,凸现出了劳动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这就是前几年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十几万年薪招不到合格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的深层次原因。但企业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却并没有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意义,直到现在,企业依然没有意识到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此,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必须是企业积极参与进来,直接进入学校的教育过程从而获得效益的一种合作,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寻求企业支持的合作方式。 最近几年,学校由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拓展新的办学思路和创新办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已经将企业经营的思想贯穿到办学的全过程,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资金困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怎样与社会生产力保持同步的问题;也就是说,职业技术教育如何真正领先于社会生产并为其服务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就当前的现状看来,许多学校迫于学生就业安置的压力而争取与企业合作,仅仅属于学校自发地迈出了校企合作很初浅的一步,严格的说来,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因为合作是多方面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而当前单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目的的合作其实是单方面的行为,绝大多数情况表明,企业并没有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者支持。 二、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校企合作基于就业问题的第一步迈出去以后,长期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向更深层次的合作推进。这种向深层次的推进的意愿,遭遇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剃头挑子一头热。 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要想校企合作有所进展,必须在调动企业积极性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如果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则建立良性合作就会水到渠成。那么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不积极参与?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企业在选择学校而不是学校选择企业,因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前企业没有法定义务来办学校,企业并不认为与学校合作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校企合作范例中,也有一部分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愿意与一些学校合作,但这些企业对于学校的选择却是比较挑剔。这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如果一个学校能给企业的生产及管理带来比较直接的效益,那么这些企业是愿意与学校合作的,而她们选择的学校往往都是综合办学实力比较强的那一部分。由此可见,影响企业参与热情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对企业具有吸引力。 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自从脱离政府的宏观管理以后的十几年里,因为缺乏对技术市场的敏感性,企业的技术运用已经走到了职业技术学校前面,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这样认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虽有助于生产,但已经不能引导生产,恰恰相反,需要生产实践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正因为以上原因,学校在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时,虽竭尽所能为企业提供服务,小到以学生的劳动力换取企业的现场教学课堂,大到给企业提供各种免费的岗位培训,但远远达不到理想的合作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互动。 相当长时间以来,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现实情 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况就是基本上裹足不前。那么在先天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学校究竟要怎样才能够赢得主动呢?单纯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否能够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呢?笔者以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无法实现。 三、制度建设一一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界所称道。 1、英国的CTC 政府发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这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英国政府积极发动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创办城市技术学院(CityTechnology College简称CTC),实际上”城市技术学院”仍是技术中学。CTC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投资,直属国家教育部,是一种私人资助的公立学校,主要以技术为导向,面向11-18岁年龄段的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教育,为当地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从1988年第一所CTC开办至今,已经有几十所城市技术学院对外招生,收效颇佳,其结果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在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2、”双元制”模式 德国发展"双元制"职教模式已有一百多年了 ,已培训大量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为德国二战后高速的经济发展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 2020年6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