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外膜肺氧合(ECMO)规范化管理
一. 适应证:
严重的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常规治疗无效,预计短期内能恢复
或改善、
或患者有相应的后续治疗措施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
移植或心室辅助的过渡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急性肺栓塞的抢救
肺移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心跳供体支持
重症肺炎
新生儿肺疾患
二. 相对禁忌证
机械通气大于7天
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低氧性脑病
各种严重不可逆状态
手术后或严重创伤后24小时内
严重活动性出血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出血24小时内
恶性肿瘤
高龄患者(年龄>70岁)
进展性肺纤维化
无法解决的外科问题。
三. ECMO并发症
1、机械并发症
氧合器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血栓形成
插管置管并发症
导管置入困难或插入夹层
出血,局部血肿
插管位置异常导致静脉/引流不畅
动脉/灌注阻力增大一插管崩脱,血液破坏插管及管路松脱、离心泵断电、设备故障
2. 患者相关并发症
出血
血栓形成及栓塞
感染
循环系统并发症
心肌功能受损
心包填塞
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低钙血症或血钾异常
肾功能不全
神经系统并发症
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破坏,肝功能受损)肢体末端缺血
四. 管路连接和预充
1. 检查管路外包装、有效期,套包条形码粘贴在操作记录单上;
2. 连接静脉引流管与离心泵头,连接紧密;
3. 连接二根预充管,在二根预充管中间管路用管道钳阻断;
4. 将靠近离心泵头静脉端预充管针头插入预充液容器内,利用重力排气超过离心泵头,排气钳夹;
5. 另一预充管针头插入预充液容器内;
6. 将离心泵头装入离心泵,离心泵转速调至20RPM以上,旋松氧合器上黄色肝素帽,松离心泵头处阻断钳,预充氧合器与管
道,充分排气;
7. 氧合器内无明显气体,氧合器预充完全,钳夹阻断两根预充管,松二根预充管中间管道阻断钳,再次确认管路内预充情况;
8. 预充结束,管路自循环备用;
9. 理顺整个循环管路,并固定于适当位置;
10. 连接空氧混合气管道(气源一空氧混合器一氧合器),设定
FiO2和气体流量;
11. 连接变温水箱,设置适宜水温,并进行水循环,待台上动静脉插管插好后,打开台上管包装,将台下管路递给台上医生,连接管路准备运行ECMO。
五. 导管放置
1. 无菌操作(洗手、穿戴罩、帽子、手套)
2. 术区消毒、铺巾
3. 再次确认手术部位(B超引导或体表标志定位)
4. 局部麻醉及穿刺
5. 置入导丝、扩张皮肤和皮下,沿导丝置入ECMO插管导管
6. 如插管困难可按照血管切开术置入ECMO插管导管
7. 拔除导管内芯后立即钳夹导管,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封管,防止凝血
8. 手术后处理(器械处理;利器处理;医疗垃圾处理)
9. 医嘱开立,书写记录,导管条形码粘贴在记录单上
六・ECMO期间监测
摄片确认并调整导管位置;
肝素抗凝上机后每3-4小时监测ACT,随监测调整肝素用
量;
定期复查血常规,白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动静脉血气分析;
监测ECMO血流量、血压、管路搏动、肢端缺血情况、体
温、镇静深度
七.ECMO期间呼吸机设置
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容量复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呼吸机
FiO2 设置在 30%-40%, PEEP 设置为 8-250pxH20 左右,Vt 在 3-6ml/预计体重,限制平台压力在625pxH20以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进行适当调整(VV-ECMO时肺足以维持PaC02在正常范围)
ECMO管理注意事项、导管管路相关注意事项
1. ECMO插管处无菌贴膜覆盖(大于250px,无明显渗血三天更换一次);
2. 避免管路扭曲和成角;管路缝扎固定后,保证引流和回血通畅,防止滑脱、翻身或活动时脱出或位置变动(翻身时专人固定引血管和回血管),检查并记录外露钢丝管长度
离心泵相关注意事项
1. 离心泵报警显示“SIG”,提示离心泵导电胶干燥或不足,
需停泵更换导电胶,步骤如下:
① 夹闭管路动脉端,
② 停止离心泵(调为0转),
③ 打开离心泵头,
④ 清水纱布擦洗玻管,
⑤ 再次涂擦导电胶,
⑥ 安装离心泵泵头,
⑦ 设定泵转速,
⑧ 打开动脉端钳夹运行ECMO;
2. 离心泵失稳,切勿剧烈晃动或撞击离心泵,可能导致离心泵失稳,离心泵泵头出现杂音,需要立即通知医生,钳夹动静脉端,停泵恢复正常运行;密切关注ECMO流量变化,在一定的转速下血流速较基础降低0.5L/min,立即通知医生,首先关注管道是否打折扭曲,其次观察离心泵泵头或膜肺是否有凝血发生;
ECMO管理相关注意事项
1. 如进出氧合器管路内血颜色变一致,颜色均变深考虑膜肺氧合不全,可能为供气管脱落、氧合器血栓、气体流速和血流速不匹配(V/Q失调)等所致;颜色均变鲜考虑VV-EMCO时引血和回血端插管开太近(再循环率增加)
2. 管路进气、漏血或血栓,立即以阻断钳钳夹动静脉插管处,阻止气体或血栓进入患者体内并立即通知医生,立即重新预充或更换套包;
3. 维持HB在10-13g/dl,或HCT在35%以上,增加氧输送;
4. 如患者尿色明显加深,考虑血液破坏导致溶血,查尿游离血红蛋白,也可尿液离心30转/分后观察上清液颜色,如色深考虑溶血;如发生停电或离心泵故障,立即取下离心泵泵头,用备用手摇泵进行运转。
抗凝和凝血监测相关注意事项
密切关注患者出血倾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血管穿刺,气道吸引时注意有无气道出血,降低吸引负压;维持血小板在1X109/L以上,低于50X109/L必须及时输注血小板。
感染相关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所有血管通路和管路操作均需清洁手后无菌下进行,维持鼻咽温35.5笆-36.6笆,防止寒战和高热,预防低温,同时警惕感染引起持续低热。
营养支持相关注意事项
尽可能给予肠内营养,如必须输注脂肪乳,需尽量减慢脂肪乳输注速度(脂肪乳自由基破环膜肺中空纤维膜,影响膜肺氧合),尽量不使用异丙酚镇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