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如“渗、漏、裂、堵”等质量通病时有发 生;这些
通病给业主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它不仅影响房屋的外观质量,而且影响房屋的 使用功能
和耐久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房屋的结构安全。本文从工程施工、设计、管理三 个方面分
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 工程质量对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 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不断涌现,同时,新的施工设备和 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 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 工程中,一些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比 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 间、给水管暗敷渗漏等,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 的使用年限,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有的直接 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经常引 起了人们对房屋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影响社会的和 谐[1]。本方主要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来剖析房 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有针 对性的预防措施。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
1 -1工程设计方面
合理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关。由于 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或者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不强、疏忽等原因,会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 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 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 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 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 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 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 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 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 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 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 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 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 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 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2]。
这些设计上的隐患往往成为质量问题的源头,设计问 题的解决为控制质量通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工程施工方面
工程施工的好坏直接到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 其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 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 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 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 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 损等都可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方面的问题。 例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或采用含泥量 多的粉砂配制等,可能导致现浇梁、板、柱混凝土出现 蜂窝、麻面、孔洞或裂缝。比如屋面渗漏主要是由于结 构变形,基层处理不干净,涂刷不均匀或卷材铺贴不实 等原因。卫生间漏水主要是因为排水管甩高度不 够,大便器出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或者厕所地面 防水处理不好,使上层渗漏水顺管道四周和墙缝流到 下层房间[3]。诸如此类施工问题导致许多房屋建筑质 量通病。
1-3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操作人员以手工作业仍然 较多,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样, 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这就要求 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而且工程质 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 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 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 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 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 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 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施工各自为 政,相互干扰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因为管理不 善,违背了施工程序或者用料配比计量偏差,可能会影 响了混凝土的强度,甚至发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 病[4]。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综合防治对策 从以上分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 多样,主要可分为设计、施工、管理三方面。所以要消 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设计的源头上消除隐患, 然后保证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具体有如下几 方面措施:
2・1合理的工程设计是防止质量通病的基础。设计单 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 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 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 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 对。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 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 质量通病。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 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施 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 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 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5]。
2・2施工质量是防止质量通病的关键。首先要遵守房 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操作的若干规定,按照规定 施工;比如为提高墙面防渗性能,外墙的竖向灰缝(头 缝)饱满度应列为质量检查项目,其饱满度应达到60% 以上,并随砌随勒缝,不宜有透光点。外墙所有施工孔 洞(包括脚手洞、缆风洞、圈梁扁担木洞、框架梁底、框 架柱边、门窗周边等),应用砂浆嵌补密实。外墙面在 粉刷之前,需增加“水泥砂浆勾缝”工序一道。砌体施 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平水。每层楼面应用水平仪 测一次平水,存在的高差应在窗台以下逐皮调正。在 砌到窗台时,应在各房间弹出楼地面标高(建筑标高) 以上5mm的水平控制线,以利水、电、装饰等工种配 合施工。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散水、台阶(有挑梁者除 外)与主体结构应设缝断开,其基层填土必须严格分层 夯实,散水每沿长4-6m设分格缝一道,阴阳角处应做 45度斜缝。缝宽15-20mm并用沥青砂或油膏抹平嵌 实,嵌缝不得污染已完抹灰面。散水坡度为3%[6]。
此类等等规定应严格执行。其次,选择一套技术过硬、 合作能力强、技能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也是比较重要的; 有些施工单位临时组织施工队伍,由零星民工拉拢拼 凑,这样施工质量就难于有保证。
2・3工程质量管理是防止质量通病的保证。首先应建 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 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5]。施工单位要 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 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然后要加 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 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 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对于从业人员,应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 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树立“质量 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社会效益与 企业效益并重”五大观念;把好“采购、检测、运输保险 和使用”四关。最后,监理人员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 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
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
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 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要保证监理 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
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只要下决心从各个 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 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那么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 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 程,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管理,实行层层把关,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 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海洋等.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J].甘肃科技,28,24 (2):136-137
[2] 董昌盛.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几种质量病害分析
[J].林业勘查设计,27,(3) 85-87
⑶李雪冰.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七点建议[J].四
川建材,28,(3):23-25
[4] 王淑英.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探讨[J].内
蒙古科技与经济,27,12 (24):102-104
[5] 彭圣浩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
[6]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M].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2
追问:
你好,有更具体的吗?这个有点太泛了,感觉不好入手;具体些的比方说是 单项工程的
回答: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初探
摘 要:根据后浇带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将其进行了分类,就房屋建筑工程 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问题作了初
步论述,总结了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以达到提 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按后浇带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为解决高层
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为防止硅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为 防止硅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本文就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 问题作一初步的阐述。
1后浇带法的设计
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
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 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 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 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 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 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 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 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 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 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2)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 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 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 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 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3)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 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 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 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 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 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 建筑荷载较大时,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 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 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2后浇带法的施工
1)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 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 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 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 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2)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 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 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3)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 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 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 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 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 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 混凝土。
4)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 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 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 体系的模板,这时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 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5)底板后浇带施工。底板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设3层 钢丝网作侧模支护。有些工程则采用快易收网代替钢丝网,但 浇灌硅时,同样要防止大量漏浆影响硅质量的问题。为保证结构 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
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被水浸泡并便于清除杂物,浇筑底 板时在后浇带处浇一条硷带。底板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杂物 污水进入,可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12 cm 宽、12 cm高的砖带;砖为MU10,砂浆用M5;砖带与底板面转角 处用1 : 2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上部用胶合板封闭。
3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3.1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要求
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无 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 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 相同或提高一级。2)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采取 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 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 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3.2对施工后浇带的具体要求
1)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 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 要进行认真清理、洗刷、凿毛,对该处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 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2)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 完成后,应进行设法防护,顶部应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 体围护,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被 污染、踩踏。3)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 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施工前应试配比,拌制要认 真,精心浇捣密实,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4)后浇带跨内的梁 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 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设 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后,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在 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同整 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
4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宜用 堵头板上装凸条。2)后浇带两侧硅浇筑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 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保证钢 筋不被踩踏。有些工地后浇带不设围护,致使钢筋被严重踩弯、 钢筋杂乱、建筑垃圾较多,不易清理。3)在后浇带浇筑硷前,需将 两侧硅凿毛,清除浮动石子,浇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4)后浇 带后浇硅要求用无收缩硅,掺用微膨胀剂,精心振捣密实,注意浇 水养护。5)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硅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 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 必须在后浇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 下的顺序拆除。
总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 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达到提高工程质量 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 滔.房屋建筑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2.
[2] 彭 伟.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D].成都:西南交
大,26.
[3] 周青生.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7.
[4] 赵海峰.结合设计处理好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J].山西建筑,27,33 (3):142-14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