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干粉灭火系统灭火机理
干粉灭火系统其灭火剂的类型虽然不同,但其系统灭火机理无非是化学抑制、隔离、冷却与窒息。本节重点介绍干粉灭火系统灭火剂的种类、注意事项及其灭火机理。
一、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如小苏打、碳酸铵、磷酸的铵盐等〕和适量润滑剂〔硬脂酸镁、云母粉、滑石粉等〕、少量防潮剂〔硅胶〕混合后共同研磨制成的细小颗粒,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飘散的固体粉末灭火剂。
二、干粉灭火剂的类型
〔一〕一般干粉灭火剂
这类灭火剂可扑救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BC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
〔1〕以碳酸氢钠为基料的钠盐干粉灭火剂〔小苏打干粉〕;
〔2〕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紫钾干粉灭火剂;
〔3〕以氯化钾为基料的超级钾盐干粉灭火剂;
〔4〕以硫酸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灭火剂;
〔5〕以碳酸氢钠和钾盐为基料的混合型干粉灭火剂;
〔6〕以尿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反应物为基料的氨基干粉灭火剂〔毛耐克斯Monnex干粉〕。
〔二〕多用途干粉灭火剂
这类灭火剂可扑救A类、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ABC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
〔1〕以磷酸盐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2〕以磷酸铵和硫酸铵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3〕以聚磷酸铵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三〕专用干粉灭火剂
这类灭火剂可扑救D类火灾,又称为D类专用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
〔1〕石墨类:在石墨内添加流动促进剂;
〔2〕氯化钠类:氯化钠广泛用于制作D类干粉灭火剂,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适用于不同的灭火对象;
〔3〕碳酸氢钠类碳酸氢钠是制作BC干粉灭火剂的主要原料,添加某些结壳物料也宜制作D类干粉灭火剂。
三、注意事项
1.BC类与ABC类干粉不能兼容。
2.BC类干粉与蛋白泡沫或者化学泡沫不兼容。因为干粉对蛋白泡沫和一般合成泡沫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3.关于一些扩散性很强的气体如:氢气、乙炔气体、干粉喷射后难以稀释整个空间的气体,关于精密仪器、仪表会留下残渣,用干粉灭火不适用。
4.干粉灭火系统是重要的灭火设施,不是合计了这种灭火手段后,就不必合计其它辅助设施。例如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发生火灾,采纳干粉灭火系统扑救火灾的同时,消防冷却用水也是不可少的。其次,在防护区的设置上,应正确划分防护区的范围,确定防护区的位置。依据防护区的大小、形状、开口和通风等状况,以及防护区内可燃物品的性质、数量、分布状况,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和火源、起火部位等状况,合理选择系统操作控制方式、选择和布置系统部件等。
四、干粉的灭火机理
干粉在动力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或燃气、压缩空气〕的推动下射向火焰进行灭火。干粉在灭火过程中,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既具有化学灭火剂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物理抑制剂的特点,其灭火机理介绍如下:
〔一〕化学抑制作用
燃烧过程是一种连锁反应过程,OH*和H*上的*是维持燃烧连锁反应的关键自由基,它们具有很高的能量,非常活泼,而寿命却很短,一经生成,马上引发下一步反应,生成更多的自由基,使燃烧过程得以延续且不断扩展。干粉灭火剂的灭火组分是燃烧的非活性物质,当把干粉灭火剂加入到燃烧区与火焰混合后,干粉粉末M与火焰中的自由基接触时,扑获OH*和H*,自由基被瞬时吸附在粉末表面。当大量的粉末以雾状形式喷向火焰时,火焰中的自由基被大量吸附和转化,使自由基数量急剧减少,致使燃烧反应链中断,最终使火焰熄灭。
〔二〕隔离作用
干粉灭火系统喷出的固体粉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特别当粉末覆盖达到一定厚度时,还可以起到防止复燃的作用。
〔三〕冷却与窒息作用
干粉灭火剂在动力气体推动下喷向燃烧区进行灭火时,干粉灭火剂的基料在火焰高温作用下,将会发生一系列分解反应,钠盐和钾盐干粉在燃烧区汲取大量的热量,并放出大量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起到冷却和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磷酸盐等化合物还具有导致碳化的作用,它附着于着火固体表面可碳化,碳化物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使燃烧过程变得缓慢,使火焰的温度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