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掌握“预控〞技艺,保证行车安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先防范和应变对策就会陷入紧迫局面,一旦陷入紧迫局面,其损失往往难以避免。这要求驾驶员必须下功夫掌握一系列“预控〞技艺,保证行车的安全。
驾驶员的“预控〞技能和它的效率与可靠性,取决于其驾车的风险意识,即是否熟悉各种危险征兆。车辆行驶中某一部件出现故障或者发生某一“突发事件〞,一般说来都有一些预先征兆,无论这些征兆有时并不显然,甚至稍纵即逝,但只要有心,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动觉以及非直觉的某些特别经验等,是可以及时发现并采用“预控〞防范措施,来避免某些故障或“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
从现有经验看,有以下六条“预控〞操作要则:
掌握“控速为本〞操作要则
所谓“控速〞,是指驾驶员所选用的车速。这种车速既有利于本车机动操作的需要,又与当时当地道路清爽度和车流动态相协调,即驾驶员在调整与前车的安全视距和避碰处置上,只须“收油门〞或变档减速,便可有效地控制车辆运动的惯性,避免陷入频繁使用制动或紧急制动,甚至被迫进行紧急方向机动等的紧迫局面。这就是“控速为本〞的精髓。
“控速〞的指导思想就是“安全车速〞。所谓安全车速,是指依据自车的条件和道路环境的实际状况,能在需要和预定距离内,使用制动或紧急制动把车辆安全停住的速度。实际上,驾车的安全操作都存在一个适中的车速问题,如转弯操作,车速过快,车辆转弯半径和惯性离心力增大,易发生驶出路面等危险;车速过小,操作费力,也不利于取位、占位。但安全车速或适中车速,很难用具体数据表达、概括。因为,它属于驾车操作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领,而基本要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时,车速的控制,也反映对驾驶节奏的控制,能快要有条件的快,该慢则要有耐心地慢,快慢相宜,松紧有度。对此,驾驶员要善于依据自身状况、车况、路况,选择适中的车速。但“增速容易减速难〞,因此,驾驶员必须养成有预见性地及时采用减速措施的驾车本领,力戒开快车、利用余速、频繁使用制动等不良行车习惯。否则,不免重蹈 “十肇九快〞之覆辙!
遵循“操作程序〞操作要则
任何一种操作都有其相应的科学“工序〞,以落实相应的安全操作条件,贯彻“双保险〞原则,保证安全、优质地完成相应操作任务。对此,驾驶操作必须下苦功夫,努力掌握一系列不同操作方法的科学程序,通过反复熟记、演示、操练做到循序贯穿;并力求熟练、自动地形成条件反射,做到对路面状况远近一目了然,前后了如指掌,只有如此,才能到达操作自如,得心应手的境界。
显示“自车动态〞操作要则
在驾驶过程中进行变线、超车、转弯、避碰等时,应该提前显示、通报“自车动态〞和避碰意图,以便为前后、左右相邻车辆〔行人〕提供一个适应、回旋余地。而这个余地,对自车和前后左右的车辆来说都不可缺少,它不仅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控制“提前量〞操作要则
该要则可以保证车辆的运动处于受控状态。车辆从一种运动状态转入另一种运动状态,要克服或改变原有的运动惯性与轨迹,这个改变要有一个相应的过程,这要求驾驶员的操作也要有相应的“提前量〞〔回程量〕,其操作动量必须“由小到大〞,切忌盲目自信“一锤定音〞。因为,突然剧烈地改变车辆的运动状态,极易导致车辆失控。
注意“检验在先〞操作要则
车辆由中速变高速、由直行转入急弯、由上坡转下坡、由凹凸不平路段转入平坦路段等时,驾驶员应先留意一下车辆的运转状态、方向和制动装置是否有异常。例如下坡前先试一试制动,这对保证行车安全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铭记“主动避让〞操作要则
在某种程度上,驾驶员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他们各有各的驾驶习惯,但是,都要善识大体、善解人意,善顾大局。但有的驾驶员容不得别人的“无礼〞与过失,甚至“以牙还牙〞而“还〞出了人命。开车之道,在于“守本份〞,在平稳驾驶中讲求中速度。关于诸如霸王车、英雄车、违章车、疲惫车以及各种大货车等,一定应避让三分。“主动避让〞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一道“护身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