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设备安全之修理性制定
(一)、修理及修理性
所谓修理是指使产品保持在正常使用和运行状态,以及为排除故障或缺陷所采纳的一切措施,包括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保养、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以及故障检修、调整和最后的验收试验等直至恢复正常运行等一系列工作。简言之,为保持或恢复产品规定功能采纳的技术措施叫做修理。
修理性是指对故障产品修复的难易程度,即在规定条件和规按时间内,完成某种产品修理任务的难易程度。
(二)、产品结构的修理性制定
修理性制定是指产品制按时,制定师应从修理的观点出发,保证当产品一旦出故障,能容易地发现故障,易拆、易检修、易安装,即可修理度要高。修理度是产品的固有性质,它属于产品固有可靠性的指标之一。修理度的凹凸直接影响产品的修理工时、修理费用,影响产品的利用率。下面就修理性制定中应合计的主要问题做简要介绍。
1.可达性
所谓可达性是指检修人员接近产品故障部位进行检查、修理操作、插人工具和改换零件等修理作业的难易程度。可达性制定应从以下3方面合计:
1)、安装场所的可达性
检修人员在从事检修作业,如拆装故障零件时,必需要有一个足够的检修活动空间,使修理人员能够在舒适的姿态下进行修理作业,如"坐'、"蹲'、"跪'、"躺'等作业姿势。
2)、设备外部的可达性
复杂产品往往是由几个部件或单元组成,而这些部件或单元装在一个箱体或壳体内,为了装入或取出这些部件或单元,或检查及观察它们的工作状况必需要在箱体或壳体壁上开口,制按时就必需要合计开口部分的结构(有面板、盖或门)、及其固定方式,做到既可靠,又易打开。
3)、设备内部的可达性
从易检查易修理的角度出发,在制定内部零件时,要合计其结构形状,合计各零组部件之间的合理布局和安装空间等。
2.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
产品制按时应力求选用标准件,以提升互换性,这将会给产品的使用修理带来很大方便。因为标准化零件质量有保证,品种和规格大大减少,于是就可以减少备件库存和资金积压,既能保证供应,又简化管理。
3.修理人员的安全
产品在结构制按时除合计操作工人的安全外,还必必需合计修理人员的安全,而这后一项工作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三)、可靠性制定与修理性制定的关系
可靠性制定和修理性制定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前者着重从保证产品的工作性能出发,力求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是解决本质安全问题,在方案制定和结构制定阶段就设法消除危险与有害因素;后者则是从修理的角度合计,一旦产品发生故障,其本身就能自动及时发现故障,并且显示故障或发出警报信号,并能自动排除故障或中止故障的扩展。
【例题】单项选择题
关于可靠性制定和修理性制定,说法正确的是〔〕。
C.修理性制定是从保证产品的工作性能出发,力求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
D.可靠性制定,一旦产品发生故障,其本身就能自动及时发现故障,并且显示故障或发出警报信号。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