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工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44823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XXXXXXXXXXXXXXXXX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 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生效日期: 编号: 版本: 1/0 发放号: 受控状态:受控文件 化工基地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更改履历 序号 涉及更改章节 生效日期 更改后版本/状态 更改主要原因(或内容) 1 全部内容 2010/9/10 1/0 文件首次颁布施行 1. 事故特征 1.1热煤气岗位 1.2锅炉岗位 1.3冰机岗位 1.4AHF灌装岗位 1.5行车岗位 2. 应急组织与职责4 2.1应急组织4. 2.2职责 3. 现场处置 3.1现场处置程序 3.2报警、联络方式 3.3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3.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 注意事项 4.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4.2中毒急救的注意事项 4.3灼伤急救的注意事项 4.4常用急救物资、药品的配备 4.5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 事故特征 1.1热煤气岗位 a. 热煤气岗位危险性分析 热煤气生产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热煤气(一氧化碳、氢气、少量硫化氢、烷烃类的混合物),热煤气毒性较高,易燃易爆。 生产中的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一般都是在250C〜6C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氧化过程中产生的CO和七与空气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生产中的还原反应有氢气、一氧化碳存在,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1%-74.1%、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为12.5%-74.2%,如果操作失误或因设备缺陷导致易燃气体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着火源即会发生爆炸。回转炉内的热煤气燃烧应注意先点火,后通物料;熄火检修时应先停物料,后熄火,顺序颠倒,可能导致回转炉内热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造成炉膛爆炸的危险。热煤气生产装置的设备、管道质量、安装问题,将会导致物料、产品泄漏,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根据分析预测,热煤气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和人员中毒。 b. 热煤气生产工艺 热煤气发生炉造气是分层次进行的,在炉内经过氧化、还原、干馏、干燥等过程而得到热煤气。 c. 热煤气岗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预测 如热煤气生产装置突然停气、停电、设备管道泄漏等因素导致火灾、爆炸、人员 中毒等事故。 热煤气岗位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在专项预案中已作分析,如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伤害对象和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最可能发生的季节 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化工基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般或重大 高温雷雨季节 1.2锅炉岗位 a. 锅炉岗位危险性分析 锅炉设备、管道缺陷,锅炉设备、压力管道的耐压强度不够,额定温度、压力、 水位和锅炉进水质量不符合要求,压力计、液位计和安全阀工作不正常,可能引发锅炉爆炸。锅炉局部过热,引起管道或容器压力升高,若安全装置失灵就有可能造成超压爆炸。 根据分析预测,锅炉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物理爆炸。 b. 锅炉岗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预测 缺水、安全附件失效、锅炉元件损坏等因素可能造成锅炉爆炸事故,还可能导致 其它需要相关岗位因供汽不正常引发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 根据相关的事故案例综合分析,预测锅炉岗位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如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伤害对象和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最可能发生的季节 爆炸 化工基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重大 / 1.3冰机岗位 a.冰机岗位危险性分析 冰机设备、管道压力超高可能引起爆炸。在压缩机的出方向上,应在气缸与排气阀间设一安全装置,该装置可平稳二氟一氯甲烷通到吸入管的压力,可有效预防压 力超高引起的爆炸。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管路系统,应注意其耐 压强度和气密性,防止设备、管路裂纹、泄漏,同时要加强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的检查、维护,避免设备、管路产生爆炸危险。压缩机要采用低温不冻结且不与制冷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油,且油分离器应设于室外。装有冷料的设备及容器,应注意其低温材质的选择,防止低温脆裂,设备发生爆炸。 根据分析预测,冰机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物理爆炸。 b.冰机岗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预测 安全附件失效、冰机设备管道耐压性能不够等因素可能造成冰机爆炸事故,还可能导致其它需要相关岗位因供冷不正常引发爆炸、人员中毒、腐蚀灼伤等事故。 根据相关的事故案例综合分析,预测冰机岗位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如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伤害对象和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最可能发生的季节 爆炸 化工基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般或重大 高温雷雨季节 1.4 AHF灌装岗位 a. AHF灌装岗位危险性分析 AHF灌装系统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AHF,具有较高的毒性、腐蚀灼伤性。系统中AHF钢瓶阀失效,控制系统、显示仪表出现故障或员工操作与判断失误,也可能因储存设备内物料液位过高,导致物料溢罐泄漏或放空量加大。一旦人体不慎摄入、接触泄漏的毒性、腐蚀性物料,就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窒息、腐蚀灼伤事故°ahf钢瓶爆炸或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腐蚀灼伤、死亡事故。 根据分析预测,AHF灌装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泄漏、爆炸、人员中毒、腐蚀灼伤事故。 b. AHF灌装岗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预测 AHF灌装岗位内储存有大量的AHF,根据专项预案中的分析,预测AHF灌装岗 位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如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伤害对象和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最可能发生的季节 AHF钢爆炸 岗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般或重大 高温雷雨季节 泄漏、中毒、腐蚀 化工基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般或重大 高温雷雨季节 1.5行车岗位 a. 行车岗位危险性分析 操作过程复杂。一般都能够进行起升、运行等多个动作。此外,行车的零部件较多,如吊钩、钢丝绳、且经常与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行车司机准确操纵有相对较大的难度。开车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机械、电气部分和防护保险装置是否完好、灵敏可靠。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容易砸伤人。当接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或与邻近行车相遇时,速度要缓慢。不准用倒车代替制动、限位代替停车,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 根据分析预测,行车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人员砸伤事故。 b. 行车岗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预测 行车岗位共有2T、3T轨道行车和3T龙门吊,根据专项预案中的分析。行车岗位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如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伤害对象和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最可能发生的季节 砸伤 化工基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般 /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 各员工、各部门遇事故发生时采取应急救援时的原则严格按照本人、本单位有能力能及时处理的事故要想尽一切办法在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组织、展于抢险,及时处置突发事故,防止事故灾害或损失扩大;不拖延时间等待上级部门来处置。 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充分发挥职工自救互救的能力。当化工基地发生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者为容易控制的突发事件,例如:小范围化学品泄漏、设备失效等事故时,只需启动一级应急救援即生产厂岗位级应急救援预案,由值班副总、现场单位负责人、兼职消防人员等组成一级应急队伍,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堵漏、医疗救护、抢险抢修等应急行动。生产厂、班组人员能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及时展开自救互救工作。现场应急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1)现场救援组织指挥人员:值班副总、生产部部长、工艺负责人; 2)本岗位基层人员:本岗位操作员工、班组长; 3)相关人员:其它相关岗位人员、兼职消防人员。 2.2 职责 1)现场救援组织指挥人员职责 a. 评估事故的规模,决定需要内部或外部应急机构; b. 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c. 在消防队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 d. 安排受伤人员; e. 安排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f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 g. 如有必要,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h. 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和培训、演练。 2)本岗位基层人员职责 本岗位基层人员按制定的岗位操作规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救援工作。 3)其他相关人员职责 其它相关岗位人员、兼职消防人员配合现场指挥部进行现场救援工作。 3. 现场处置 3.1现场处置程序 最早发现者:马上报告班长;通知在岗员工穿戴好防毒面具及时听从班长的指令。 班长:判明风向;确定撤离的人员和路线,迅速疏散人员;通知本班操作工采取紧急情况下的工艺处理措施;如现场有人员伤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按报警与通讯程序进行报告;采取措施确保生产系统不出问题。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成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小组,根据发生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否请求外援。向外救援时,应通过电话向崇仁县安监部门、崇仁县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提请崇仁县政府发布预警提示。在启动二级预案、三级预案前,事故岗位及相关岗位员工应在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组织、展于抢险,及时处置突发事故,防止事故灾害或损失扩大;不拖延时间等待上级部门来处置。 3.2报警、联络方式 1)报警程序 ①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由事故发现者通过对讲机、电话或头方式向本班班长报警。现场员工必须沉着、冷静,弄清事故的内容和场所,向当班班长报告。报警术语为“XX生产厂XX岗位(物质)泄漏/着火/爆炸有人受伤冲毒/昏迷/死亡]”。 ② 当班班长接到报警后,按报警与通讯程序报告厂长。 ③ 厂长接到报告后,向生产部部长报告,并迅速通知本厂工艺负责人和医务室值班医师,必要时直接拨打119或120。 ④ 生产部部长向生产副总经理报告,迅速通知交通警戒组,组长通知其负责的救灾小组的其他成员。 ⑤ 工艺负责人接到通知后,马上报告技术专家组组长,组长迅速通知其组员。 ⑥ 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马上报告医务组组长,医务组组长迅速通知其组员。 ⑦ 交通警戒组接通知后,迅速向组长报告,组长通知其组员。 ⑧ 生产副总经理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人员结合事故现场情况报告和安全监控系统反映的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事故规模决定启动二级应急预案、三级应急预案。 2)报警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周围情况; (2)引发事故的物质名称、数量及存在状态; (3)事故现场情况描述; (4)事故初步原因; (5)事故性质:包括有毒物质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人员受伤等; (6)报警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联络方式: 3)联络方式 (1)常用内外部通讯联络电话 24小时值班各值班室电话: 单位 电话 单位 电话 医务室 煤气操作室 监控室 锅炉操作室 大门门卫 冰机操作室 厂区门卫 值班电仪工 主控室 污水处理 外部应急电话: 单位 电话 单位 电话 单位 电话 单位 电话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公安 110 园区办 安监局 环保局 卫生监督 (2)相关人员的电话号码: 职 务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或小灵通 常务副总 生产副总经理 7 生产部主任 生产部副主任 生产部副主任 技术部主任 行政部主任 品管部主任 财务部主任 保卫科长 公司安全员 3.3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接到紧急疏散通知后一般应先做好紧急停车。 2)劳动防护用品应集中定点放置。紧急停车后,尤其是泄漏事故,应佩戴防毒面罩选择消防通道疏散。 3)疏散应以班为单位,最少2至3人行动,互相照顾。疏散时应注意可能的突发危险,不要在排空管、电缆和玻璃附近、低洼地带及事故附近容器的中轴线上停留。 4)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必须根据不同事故,由现场指挥人员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根据化工基地疏散示意路线和疏散安全点应处于当时的上风向。疏散人员集中后应以班组为单位点清人数,有人未到及时联系,必要时报告。 5)事故班组的疏散集合地点在现场指挥部,事故班组要主动向负责人报告现场情况,包括容器泄漏、泄漏物、电源及已经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等。 3.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4.1热煤气岗位 热煤气岗位火灾、爆炸和中毒危险性相对较大,突然停电,突然停风,热煤气生产装置故障或泄漏等原因,可能造成热煤气泄漏、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的事故。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对热煤气岗位实行紧急停车。如现场有人员伤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判明风向,确定撤离的人员和路线,迅速疏散人员。紧急停车操作时不要慌乱,要求迅速果断,正确、熟练、安全,有关情况及时向厂部汇报。热煤气岗位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鼓风机跳闸:应立即启动备用风机,打开出蝶阀,关闭已跳闸风机出蝶阀,调节至正常风压。 b、突然停电:应立即开大蒸气,关闭空气闸阀,封闭探火孔,保证炉内正压,如压力高可提起放散阀钟罩。 c、停电时间超过5分钟,应封闭切断水封、除尘器水封,保持高位溢流,提起放散阀钟罩,适时提起自燃通风。 d、热煤气发生炉出设备故障,暂时不能抢修好时,应停炉处理。 e、热煤气发生炉严重冷运行、O2含量>0.8%,应停炉处理。 f、总管连接处严重跑煤气或清扫孔煤气外跑严重,暂无法处理时,20米内严禁动火,作全部停炉处理。 8、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到现场后,马上接替班长的人员疏散和伤员的抢救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查明事故原因,按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3.4.2锅炉岗位 缺水、安全附件失效、锅炉元件损坏等因素可能造成锅炉爆炸事故,还可能导致其它需要相关岗位因供汽不正常引发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对锅炉岗位实行紧急停车。如现场有人员伤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紧急停车操作时不要慌乱,要求迅速果断,正确、熟练、安全,有关情况及时向厂部汇报。锅炉岗位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紧急停炉,停止给燃料,立即将红火快速走完。其它操作与正常停炉相同。但由于事故性质不同,有的需要很快熄灭,有的需要很快冷却,则其操作也稍有不同。若是爆管事故,应加强引风,排去炉内的水蒸气,降低炉膛温度。若是缺水事故,严禁向锅炉内进水,炉膛温度只能靠熄灭缓慢冷却,不得强行快速冷却。若是满水事故,应立即停止给水并开启排污阀放水,使水位适当降低,并打开汽包疏水阀排水。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到现场后,马上接替班长的人员疏散和伤员的抢救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查明事故原因,按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3. 4.冰机岗位 突然停电,突然停车,冰机轴封漏油漏氟利昂,安全附件失效等因素可能导致氟利昂泄漏或冰机系统设备、管道爆炸,还可能导致其它需要相关岗位因供冷不正常引发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对冰机岗位实行紧急停车。如现场有人员伤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紧急停车操作时不要慌乱,要求迅速果断,正确、熟练、安全,有关情况及时向厂部汇报。冰机岗位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如果冰机轴封漏油漏氟利昂,应马上关闭下列阀门:排气阀、吸气阀、粗、精 10 油过滤器进出阀、开停车A、B电泵阀总阀。 b、关供液截止阀。 c、关盐水泵进阀,如果盐水槽很满,关盐水槽进阀。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到现场后,马上接替班长的人员疏散和伤员的抢救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查明事故原因,按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3.4.4 AHF灌装岗位 AHF灌装岗位AHF储量较大,发生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皮肤灼伤、严重时造成人员的死亡。AHF灌装岗位发生泄漏后,应立即采取疏散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切断泄漏源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AHF钢瓶泄漏,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到现场后,马上接替班长的人员疏散和伤员的抢救工作;组织人员用清水(最好是石灰水)向氟化氢气体喷雾进行吸收(进行喷雾的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毒面具、防酸服、乳胶手套、耐酸鞋等),将废水引入污水沟,自流到事故应急池进行处理;最后组织人员用石灰进行中和,并处理现场;组织人员进行补漏;查明事故原因,按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4. 注意事项 4.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应当穿防护用品、佩戴防护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如果泄漏物如AHF、105%发烟硫酸、热煤气的毒性较大,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部分危险物料泄漏的防护措施如下: 危险物料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防护服 手防护 11 AHF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 防护眼镜 穿工作 服(防腐 材料制 作) 戴橡皮手 套 热煤气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一般不需特 殊防护,高浓 度接触时可 戴安全防护 眼镜 穿工作 服 一般不需 特殊防护 4.2中毒急救的注意事项 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应当穿防护用品、佩戴防护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① 施救过程中,患者应仰卧地上,或硬板床。 ②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腔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③ 手托病人头部上仰,颈下垫枕,以减少咽部气道弯曲度。 ④ 被动呼吸以采用对人工呼吸为主。 ⑤ 被动循环指胸外心脏按压。 4.3灼伤急救的注意事项 灼伤急救应就近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特别注意眼及其他特殊部位如头面、手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处理后,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中和治疗。 4.4常用急救物资、药品的配备 ① 石灰水配备 要求有酸液存放的场所都必须备有石灰水,石灰水液高于容器的2/3以上,PH值大于13;公用分厂的污水处理班的石灰乳液池中液位保持在2/3以上。 ② 石灰的配备 12 每个有酸液的单位都必须设置1到2个的石灰存放点,每个石灰存放点都必须备有石灰2吨以上,并每季度调换一次,确保石灰的有效。 ③ 砂土和活性炭的配备 砂土和活性炭主要配备在贮罐区,设置1到2个的存放点,每个存放点都必须备有砂土2吨以上,活性炭1吨以上,活性炭必须密封保存,确保其有效。 ④ 堵漏材料的配备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钢瓶阀六角罗帽、易熔塞(①25-30) 各5~10个 36 x38专用板手 3把 335 x46活动板手 3把 手锤、钢丝钳、钢管钳 各2把 丝攻 5~10 个 铁丝、生料带 20m、2~3 个 四氟垫 5条 木塞(小头①20①1,大头①4(7150,长50~60) 各3个 螺丝(①10x20 10只 ⑤急救药品的配备 碱性肥皂水、石灰水、冰(或霜剂)的氢氟酸烧伤治疗液(配方5%氟化钙20mL+2%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二甲基亚砜60mL)、季铵盐类溶液(氯化苄基二甲基铵)、25%硫酸镁溶液、钙离子直流电透液、葡萄糖酸钙、2%-4%硫代硫酸钠溶液等。 ⑥ 防护设施的配备 主要包括防毒面罩和防护服,防护服必须与防毒面罩和防毒靴配套使用。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得进入污染物的人员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 ⑦ 基本事故抢险设施的配备 主要包括事故应急池、推车式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co2灭火器、 13 消防栓、废气移动吸收装置等。 4.5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救援工作应把人员安全第一、人员抢救放在首位,应急救援应根据受伤人员的致伤原因、毒物性质和中毒程度等情况,将受伤人员进行合理分类,优先对中毒较重、身体状况较差的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和解毒治疗。 接到紧急抢险、紧急疏散通知后,在岗操作人员应立即佩戴防护用品,采取紧急工艺处理措施。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齐全的防护用品才能进入事故区域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应判别风向,救援、疏散路线应处于当时的上风向,不应在排空管、电缆和玻璃附近、低洼地带及事故附近容器的中轴线上停留。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应急结束后,由指挥部宣布响应结束,应急人员撤回原部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进行应急总结评审,并对应急实施情况组织修订预案,制订演练计划。同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现场指挥组织事故现场清理、损失调查评估和事故原因调查,并制定恢复生产计划后,才能开始恢复生产。 1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