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章药物对抗机体的作用(二)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量成和时滋规律与评价
一、药物的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浓度)增加或减少时,其效应 随之增强或减弱,两者间有相关性。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
①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用数量或最大反应 的百分率表示。如血压、心、率、尿量、血糖浓度等,研究对象为单一 的生物个体。疼痛
② 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 睡眠与否等,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记忆:死没死、睡没睡、抽没抽)
量反应是个体,质反应是群体
量效曲线: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则得到直方双曲线;
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S形曲线-量效曲线; 在整体动物试验,以给药剂量表示;在离体实验,则以药物浓度表示。
药物效应随剂量增加,到了效能后,再增加剂量,效能也不增加,只 有毒副作用增加。
【例-A型题(2016年真题)关于药物量效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量效关系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具有相关性
B. 量效关系可用量-效曲线或浓度-效应曲线表示
C. 将药物的剂量或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则量-效曲线为直方双曲线
D. 在动物实验中,量-效曲线以药物剂量为横坐标
E. 在离体实验中,量-效曲线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
答案:C
1、斜率:在效应为16%〜84%区域,量-效曲线几乎呈直线,其与横 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斜率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用药的剂量安全范围,斜率较陡的 提示药效较剧烈,较平坦的则提示药效较温和。
斜率大的药物,药量微小的变化,即可引起效应的明显改变,反之亦 然。
2、最小有效量/阙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
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引起药理效应的最低药物浓度。
3、最大效应(Emax)/效能: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 度,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
效能反映了药物的内在活性,在质反应中阳性率达1%。阿片类镇 痛药效能高,能解除剧痛;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镇痛效能低,只能 用于一般轻、中度疼痛。
4、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或浓度的比 较,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 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能力越大越好,价格越低越好一一性价比高
50O
i 虹,i p I 』—
0.1 0.3 1 3 ID 30 1 3 1QOD
邮(mg)
各种利尿药的数价E虽度及最大效应比较
o O
O 5
1
(OEE)
环戊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30倍,但二者效能相同,而二 者无论剂量如何增加,都不能达到呋塞米所产生的效能(利尿效果)。
【例-A型题】(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效能与效价强度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效能和效价强度常用于评价同类不同品种的作用特点
B. 效能表示药物的内在活性
C. 效能表示药物的最大效应
D. 效价强度表示可引起等效反应的剂量或浓度
E. 效能值越大效价强度就越大
答案:E
5、半数有效量(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或 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量(ED50)及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数值越大,表明药效越差;数值越小,表明药效越强。
如效应指标为死亡,则称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药物的毒性。数 值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小;数值越小,毒性越大。
1只老鼠
A
「1。0只老鼠、
B
IA (救命药):5mg-50只 B (救命药):2mg-5O只
IA (毒药):5mg-50只 B (毒药):2mg-50只
治疗指数(TI): LD50/ED50——越大越安全。
安全范围:ED95和LD5之间距离越大越安全较好的指标
A: ED50=3mg,LD50=30mg
B: ED50=3mg, LD50=3mg
谁更安全??
药物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
A药物的治疗指教与B药物相同,但A药的安全范围比B药大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不一定安全,因为量效曲线与毒效曲线的首尾仍可 能出现重叠,即ED95可能大于5%中毒死亡量LD5。
治疗指数、安全范围都是越大越好
药物A 药物B
二药EC^和L%相等,但最性不等
B药的毒性大于A药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不一定安全,因为量效曲线与毒效曲线的首尾仍可 能出现重叠,即ED95可能大于5%中毒死亡量LD5。
治疗指数、安全范围都是越大越好
【例-A型题】(2015年真题)A、B两种药物制剂的药物剂量-效应关 系曲线比较见下图,对A药和B药的安全性分析,正确的是()。
A. A药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大于B药
B. A药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小于B药
C. A药治疗指数大于B药,A药安全范围小于B
D. A药治疗指数大于B药,A药安全范围等于B
E. A药治疗指数等于B药,A药安全范围大于B 答案: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