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教学观摩制度
开展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是学校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增强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而不可缺省的途径,是促进教师相互了解,相互研究,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使这项活动能不断地坚持下去,特制定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制度。
1. 每学期学校领导听课次数的最低要求是:
校长30节,教导主任60节。
2.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 每学期各教研组至少组织一至2次教学观摩活动,并应开展研讨,交换意见,以利相互取长补短,保证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的质量。
4. 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推门听课活动,听课不通知本人。通过听课对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应及时总结和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无论是由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听课与观摩,还是教师、干部自行选择的听课,所有听课和参加教学观摩的教师、干部均应认真写好听课记录。
6. 每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将听课笔记统一收齐、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小学教研活动制度
为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管理成效,全面提升教研组建设,加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着力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现将具体要求表述如下:
—、时间安排
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2节课:
语文:周四下午;
数学:周二下午;
英语:周三下午;
科学:周三1、2节
道法:一三五年级周二第2节;二四六年级周三第2节
综合实践:周二1、2节
音乐:周二1、2节
美术:周二1、2节
体育:周四1、2节
教研内容
1. 教研组计划
开学两周内订好本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确定每双周的教研活动内容,要求目标明确,活动安排具体,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
2. 教研组总结
学期末做好教研组总结,总结一学期来的活动收获,反思不足之处,确定下学期努力方向。
3. 教材解读
利用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时间,研读《课标》,并进行单元教材的解读,研究作业的设置与批改、学生研究诊断的形式、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考试命题研究及检测分析等,确定活动的主讲人、提问人、点评人,留好过程性材料。
4. 集备研讨课
集备研讨课每学期5次。确定5位老师们进行个备、集备、磨课、评课等,教研组内进行分工观课,互动评课。留好每一次讲课的教案,一稿二稿或三稿,听课记录,评课稿及每一次磨课的照片等。教研组磨课的时候,除极特殊原因,全员都需参与。
5. 教研组集备
教研组集备以模拟讲课的形式展示,每组5次。学期初由教研组确定好讲课人,经过个备、集备、模拟讲课展示等环节,并确定点评人、提问人,留好每一次活动的文字资料、照片及模拟讲课视频。
6. 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至少建有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组织组内教师研究,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力争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体现选题、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反思、
再上课等工作流程。
在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把“自主合作、团队竞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进行一次“小组合作、团队竞赛”课堂教学展示。
三、教研活动要求
1. 按时参加活动,无故不得请假。
2. 教研活动时,每人按照教研活动计划准备相关内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
3. 每次活动定好主讲人、点评人、提问人,其他老师积极发言,参与研究。
4. 留存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