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采购物料入库验收规定
1.目的
对本公司采购物料入库的数.量进行控制,确保进料的数量满足生产的需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外采购的物料及发外加工的半成品。
3.职责
3. 1仓储部:负责货物的清点与入库工作。
3. 2品质管理部:负责物料的品质检验工作。
3. 3物控部:负责物料的接收和急料的协调工作。
4.工作程序
4. 1供应商送货
4.1.1供应商送料车到厂区后,应及时将《送料单》呈交给物控部收料组,由收料组人员安排在指定的待验区,若是生产急需的用料,收料组人员可将物料安排至生产备料区。
4.1.2物料到达指定待验区后,收料组人员应将大件箱数与《送料单》进行核对,无误后开具《进料验收单》与《送料单》,并一起呈交至相关货仓。
4. 2进料数量验收
4.2. 1货仓管理员收到单据后,即核对《送料单》与《订购单》是否一致,如果有误,应及时通知采购部,并确认出错原因。
4.2. 2货仓管理员安排人员再次核对大件箱数是否有误,再按5% ~ 15%比例抽查,若出现包装不足现象,应与供应商送货人员一起确认,并加大抽样比例进行检查。
4.2. 3加大抽样比例后,计算包装不足的平均数量,然后计算总的包装不足数量,并开具《物料异常报告》经供应商送货人员签字。
4.2. 4货仓管理员将实际的数量填入《进料验收单》中,然后将《进料验收单》和《物料异常报告》转交至品质管理部IQC组。
4.2. 5数量验收处理时间
A.物控部收料组处理一般物料的时间应在30分钟内,处理急料的时间应在10分钟内。
B.仓储部处理数量验收的时间应在2小时内,急料应在1小时内,特急料应在30分钟内。
4. 3进料品质验收
4.3. 1品质管理部IQC组收到《进料验收单》后,按《进料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和《进料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4.3.2经检验合格者,在《进料验收单》上注明“ACCEPT”并标明检验损耗数,同时在物料外包装明显位置上贴上“IQCPASS”标签,做好检验记录,将《进料验收单》和《物料异常报告》的回执交仓储部。
4.3.3经检验不合格者应在《物料异常报告》上注明,呈交至上级主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按《特采作业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 4入库与入账
4.4. l货仓收到进料检验回执的单据后,若包装存在不足,则将《物料异常报告》呈交采购部处理。
4.4. 2货仓管理员安排人员将合格品搬运到指定库区,并挂上《物料卡》。
4.4. 3货仓管理员按《进料验收单》的实际数量入账。
4.4. 4货仓管理员将当天的单据分散或集中分送到相关部门。
二、采购货物让步接收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让步接收处理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小产品的损耗,降低成本,特制定该流程。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进料检验对供应商产品判定不合格让步接收的管理。
3.职责
3.1 IQC负责原材料品质异常反馈单的填写,负责跟据让步接收申请单处理结果对物料进行标识。
3.2 仓管人员负责按让步接收申请单处理结果对让步接收物料入库。
3.3 采购人员负责让步接收申请的提出,组织各相关部门对让步接收进行评审。
4.工作内容
4.1 IQC在进料检验过程中,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采购物料,应及时填写材料质量异常反馈单,给出详细的说明,包括供应商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来料日期、来料数量、不合格内容以及不合格数量(比例),记录其真实的质量状况,并反映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如生产部主管,研发部主管和采购部采购人员)。
4.2 采购部在接到质量异常反馈单后,跟据让步接收要求判断物料是否符合,不符合的物料直接退货处理,符合让步接收要求的按让步接收流程处理。
4.3 让步接收要求
不符合物料检验标准原则上不能让步接收,但因生产急需,可做让步接收,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必须满足以下二个条件:
a、不影响产品功能;
b、保证安全可靠;
4.4 对符合让步接收要求的物料,采购人员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采购部、外发生产部、硬件开发部分别会签让步处理意见。
4.5 各部门处理意见均同意让步接收时此物料才能让步接收,只要有一个部门不同意让步接收,则此物料不能让步接收,只能退货处理。
4.6 采购部负责将质量问题及时通告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单》, 并对让步使用中发生的费用(挑选, 测试等产生的费用)按照签订的质量协议对供应商进行索赔信息知会供应商。
4.7 对于不合格品的质量问题, 采购部要当天(不超过8小时)以《质量反馈单》形式将质量问题及时通报给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在1天内对质量问题给出纠正预防措施,3天内给出原因分析报告。
4.8 对通过让步接收申请的物料,IQC需在外包装箱上粘贴让步接收标识。
4.9 对通过让步接收申请的物料,仓库依据让步接收申请单开入库单对不合格件让步接收,办理入库。
4.10 外发生产部负责让步接收物料生产过程的跟踪,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需及时反馈给各部门人员。
3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