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冬季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3
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
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4
二、工程概况
1. 。
2. 技术标准
蒲黄线远期按一级公路规划,近期路面宽度按二级公路标准实施。路基顶宽15.5m,设计速度80km/h。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交通量按15年预测,设计标准轴载BZZ-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为7度,设计洪水频率为1/1.
3. 气候与水文
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及迳流的形式向长江排泄为主。
受季风环流支配,风向春夏季节东南风,秋冬季节偏北风,具有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长的特点。据统计资料,该地区平均风速,年平均降雨量991.7--1398mm,最高降雨量1365--1398mm,年平均气温14.5C,月平均最低气温-2.5°C(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2.5C(在7月)。无霜期年平均215天。
三、组织机构
冬期施工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成员:
四、冬季施工技术准备原则
1. 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在当前我部所面临的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确实能缩短工期。
2. 冬季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工程项目的施工连续进行。
3. 我项目部认真收听天气预报,检测工程现场气温,掌握气温变化情况,及时传达气象信息,并逐日做好记录。
4. 我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机构,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和冬季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冬施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并落实到人。
5. 组织项目部相关施工人员对冬施方案的学习,使冬季施工人员对冬季施工的技术要点及安全、消防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冬季施工的正常进行。
五、水稳摊铺准备
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前,将下承层上的浮土、积水、积雪等杂物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洁。
1. 底基层准备(铺筑基层)
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对底基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浮土、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保持表面整洁。
2. 原材料
砂、石料等原材保证其干燥,确保入拌前砂、石料中不积水、不带有冰雪及冻结块。如有结块料挑拣出来,以免影响拌合料的温度。水泥采用缓凝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受潮结块水泥。
3. 综合考虑天气因素,选择天气较好且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一般控制在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时段)。
4. 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各项技术指标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对石料料场的排水系统要进行完善,以免石料遇水产生不宜化解的冰块影响拌和质量;
(2)细集料要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存有冻结块的细集料坚决不允许投入生产;
(3)水泥要有防冻措施,必要时对水泥罐进行包裹保温,保证水泥质量;
(4)水稳基层拌和用水应尽量使用合格的地下水,严禁使用河塘水进行拌和。施工前施工用水水抽到蓄水池储存并对其进行加热,蓄水池上搭设暖棚进行保温,防治水的热量大量散失。
5. 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
(1)延长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一般为正常时间的1.5倍),以确保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
(2)冬季施工气温偏低,强度增长较慢,为确保水稳施工的成型质量和有效地形成早期强度,建议提高混合料的水泥剂量(一般为
0.2%)。
(3)施工使用加热的水
每日施工前,要根据当天的气温,按照热工计算公式,确定施工用水温度,对施工用水进行加热,确保混合料的摊铺温度。
6. 加强水稳混合料运输保温工作控制,顶部必须用双层油布或加盖棉被进行有效覆盖。
7. 加强碾压工序的质量控制,适当增加碾压遍数,施工时应及时跟踪检测压实度,一旦发现不足及时补压。
8. 加强水稳的养生工作,采用薄膜和土工布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养生,具体意见如下:
(1)碾压成型后如果表面较湿润,可及时用塑料薄膜全断面覆盖,然后在薄膜上加盖土工布等保温材料;
(2)碾压成型后如果表面已经有失水现象,在覆盖塑料薄膜前人工用喷壶喷洒少量水,然后再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土工布等保温材料;在水稳7天养生期限内要确保覆盖物完好无损,取芯后强度满足要求时方可考虑揭除覆盖材料(一般覆盖时间应尽量要长)。
9.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冬季施工期间要认真、及时、加密做好各项试验检测工作,确保水稳冬季施工质量。
10. 加强养生期内的质量管理,应派专人对覆盖物进行管理,同时应按2小时每次的频率测量膜内部温度。另外,应高度重视交通管制工作,在水稳养生期限内不允许有任何重车通行。
六、水泥稳定碎石冬季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与夏季施工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温度上的区别。众所周知,水泥稳定碎石成型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由于温度会影响反应速度,因此冬季施工会进度较慢;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温度低会使水凝结成冰,而冰的体积比水大,结冰就会导致体积膨胀,膨胀大约9%左右。如果混合料的体积膨胀,就会使结构内部产生破坏作用,降低混合料的一系列物理学性能。所以说,冬季施工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混合料在强度形成过程中的养生温度高于其强度增长的临界温度;二是保证混合料后期强度和耐久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冬季施工采取了一下三种措施:一是覆盖保温;二是及早碾压;三是混合料配合比中增加水泥用量。
1. 覆盖保温。水泥稳定碎石铺压后在其表面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在塑料布上覆盖土工布,以达到保温效果。
2. 当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时,水泥水化放出热量,使混合料温度升高,当运抵现场进行摊铺碾压过程中,因为大气温度低,混合料的温度下降很快,我们应尽快完成摊铺、碾压,使混合料热量散失最小。
3. 增加水泥用量。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及养护过程中,温度高高低低交替作用,晚上温度低,白天温度高,这就势必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中受到损失。所以采取比平时水泥用量大0.5%的方法来弥补这些强度损失。另一方面在水泥反应过程中要放出一些热量,水泥含量越高,放出的热量也越多,降低水泥标号,增加水泥用量,增加水泥水化的热量,以利于水泥稳定碎石冬季施工的温度提高。因为在冬季施工中,天气气温低,混合料失水慢,强度形成慢,所以增加水泥用量不会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过程中的收缩开裂。
七、安全与防火
1. 冬季施工时,要采取防滑措施。生活及施工道路、架子、坡道经常清理积水、积雪、结冰,斜跑道要有可靠的防滑条。
2. 冬季施工现场及临时工棚内严禁用明火取暖,应订出具体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3. 脚手架、脚手板有冰雪积留时,施工前应清除干净,有坡度的跳板应钉滑条或铺草包,并随时检查架体有无松动及下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4. 现场火源,要加强管理;使用天然气、煤气时,要防止爆炸;使用焦炭炉、煤炉或天然气、煤气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气中毒。
5. 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统一布置,加锁保护,防止乱拉电线,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经常移动的机具导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拉,不得浸入水中,应架空绝缘良好。
6. 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的出入和井架周围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
7. 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冬季施工拆除脚手架应有围护警戒措施。
8. 工地临时用水管应埋入土中或用草包等保温材料包扎,水箱存水,下班前应放尽。
9. 塑料薄膜、土工布等保温材料不得露天放置,以免受潮失去保温效果。
10. 施工现场水源及消火栓应设标记。目录
1、编制依据
4.2混凝土试件的留置-8-
5、冬季施工应急预案-8-
5.1成立冬季施工管理及应急小组-8-
5.2 冬季施工应急措施-8-
5. 3冬季施工应急物资-8-
5.4冬季施工日常应急工作的准备-9-
6、质量保证措施-9-
7、安全保证措施-10-
冬季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2)本施工区段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设计施工图
2、工程概况
2. 1概述
2. 2冬季施工时段
当工地环境昼夜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天低于5C,或最低温度低于-3C时,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根据施工计划安排,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必须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3、冬季施工措施
根据气温变化,冬季施工划分为低温和严冬两个施工阶段。低温施工阶段大气平均温度在0C左右,冬季施工措施选择保温蓄热法;严冬施工阶段大气平均温度在-5C以下,冬季施工措施选择综合蓄热和加热法。对混凝土搅拌设备、输水管、送料带、混凝土罐车、泵车和管道采取遮蔽、包裹等保温措施。粗、细骨料料仓采取暖棚保温,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储存罐采取棉被包裹保温措施。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时的温度根据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情况确定,采用加热拌合水为主,辅以骨料保温和加热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同时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热量损失,保证混凝土施工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C。
3.1混凝土结构物技术保证措施
混凝土结构物冬季施工,除严格按常温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操作外,还应遵守下述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达到设计和验标的要求。
3. 1. 1施工准备
(1 )成立冬季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考核奖惩办法,确保冬季施工顺利实施。
(2)制定详细的管段内的冬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冬季施工有关的技术培训和交底。
(3)准备好相关防寒保温物资、供热能源和机具设备。对冬季施工的计量系统、机械、设备、管线等进行全面检修,更换老化元器件,备用一定量的易损零配件。
(4)选择好适应冬季施工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等,选定合适的配合比,采用较低的坍落度和较小的水胶比。
(5)收集当地历年气象资料,做好工地气温监测。
3. 1. 2拌合站冬季施工保暖措施
(1)料场保暖采用全封闭形式,仓高10m,便于自卸车卸料。每仓宽20、长30米。顶部为圆拱顶,采用钢构阳光瓦,瓦厚0.8cm,钢构材料选用©25钢管、©40钢管及616钢筋,中间立柱采用680钢管,每仓正面设4.5 5m钢卷帘门供机械设备出入。
(2) 配料仓设料斗棚,采用彩钢瓦,下仓全封闭,内敷设蒸汽加热管道。
(3) 购1吨蒸汽炉,新制15m3水箱,外覆保温材料,蒸汽由管道进入水箱加热冷水,每小时产生70-90C热水15m 3左右,热水由水泵泵入搅拌机。
(4) 搅拌机主楼楼底面铺设隔热胶板,内设多处散热片,采用蒸汽供暖。输送带采用小型彩钢瓦棚架全部遮蔽并用保暖材料包裹;所有外露的水管采用保暖材料包裹。
原材料控制
(1 )选用强度增长快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 5R。水泥的保温采用保温棉被包裹储存水泥的罐体。
(2) 选择质量合格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如减水剂、引气剂、粉煤灰、矿渣粉等,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的同时,不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产生明显影响,亦不应含有引起钢筋锈蚀的氯盐成份。存放粉煤灰的罐体用保温岩棉布包裹,外加剂存放于室内自然保温和升温。
(3) 采用压力锅炉加热拌合用水,加热温度根据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情况确定,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C。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C,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C以上,但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
(4) 粗细骨料存放于保温棚,保证骨料使用时的温度高于0C,骨料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保持清洁,骨料中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也不宜含有较多的水份。经过清洗的骨料提前运进保温棚内存放,使骨料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5) 当采用加热拌合用水不能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低于
10C的要求时,对骨料采取均匀加热措施,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C。在存料仓下部修建加热坑道,上覆钢板,钢板上存放骨料,钢板下升火或通暖气加热。骨料的加热温度根据需要确定。
3. 1. 4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
的耐久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经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而成。
(2)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2010)中对配合比设计的相关规定,混凝土中适量掺加了优质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其中粉煤灰掺量为20%,矿渣粉掺量为15%。
(3) 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2010)中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采用了
高减水、高流动度、高性能的聚羧酸类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3%。同时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外加剂组分中适当加大引气剂含量,使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2〜4%。
(4)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2010 )中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 kg,水胶比不大于0. 35的规定。配合比工作性能良好,耐久性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实测电通量值、抗冻性及抗渗性要满足设计要求。
(5 )混凝土采用泵车灌筑,为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缝,其凝结时间不宜过短,混凝土试配中选定混凝土初凝时间为8h,终凝为14h。
3. 1. 5混凝土搅拌和运输
(1) 搭建保温室对搅拌机进行保温,搭设防风雪棚对进料斗和输送带进行防风保温,采用棉被包裹拌合水输送管道。搅拌混凝土前,用热水或蒸汽对搅拌罐进行预热。
(2) 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计量准确。采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搅拌时间较常温下增加50%。
(3) 混凝土运输车的罐体采用保温棉被包裹,在运输过程中,用特制保温盖扣在罐体的进出,减少热量散失。
(4) 用保温棉被对混凝土输送泵的料斗、输送管及阀门进行包裹,
减少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5) 做好混凝土灌注各环节的施工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混凝土从搅拌站出料至现场灌注完成的时间,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C。
3. 1. 6钢筋工程
(1) 钢筋存放于室内或进行严密覆盖,选择低温韧性良好的焊条,焊条存放于保温箱内。
(2) 钢筋加工在棚内进行,加工棚三面用墙板封闭挡风(迎风面必须封闭)。
(3) 钢筋正式焊接前,先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再按照试焊时采用的焊接参数进行成批焊接。焊接后的钢筋垫高放置,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未冷却的接头避免接触冰雪和冻土。
(4) 钢筋冷弯温度不宜低于-20C,当温度低于-20C时,不得对HRB335、HRB4钢筋进行冷弯操作。钢筋闪光对焊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C,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对焊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0C。当环境温度不满足要求时,避免进行对焊作业,必须进行对焊时,对待焊的钢筋接头预热至0C以上。
3. 2底座板、支承层的施工保护措施
总体要求
(1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C或最低气温低于3C时,底座板、支承层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保证砼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C。
(2) 当环境温度低于5C时,禁止洒水养护,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养护期不低于7天;新浇筑砼与邻接的已硬化砼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
(3) 底座板、支承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雨雪天气也不宜进行施工;底座板、支承层完成后的7天内如有霜冻或气温低于0C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但温差不得超过15C。
(4) 冬期施工期间,须防止新浇的混凝土在达到抗冻强度前受冻。
(5) 对于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30%和5MPa前不可受冻。
(6) 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前,
(4)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水泥、粉煤灰,粗细骨料、外加剂、水等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拌合料的出机温度进行监测。原材料的温度监测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拌合料出机温度监测每2小时测温1次。
(5)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对其出罐温度进行监测。每2小时测温1次,并与其出机温度测量相对应,以便计算在运输途中的温度降低值。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工地环境气温、工作面的气温和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监测。工地环境气温、工作面的气温监测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混凝土入模温度监测每2小时测温1次,并与其出罐温度测量相对应,以便计算在浇注过程中的温度降低值。
(7)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分别对热源、箱梁顶板、腹板、底板内外及中心温度进行监测。混凝土灌注前在需测温的位置预埋测温探头。混凝土养护升温前和升降温阶段,每小时测温1次,恒温养护阶段,每天测温2次。
(8)所有测温活动均应详细记录,并按顺序、时间、部位整理成册。
4.2混凝土试件的留置
除按常温情况的一般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外,混凝土冬季施工还应根据拆模及养护的需要,在施工现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少于2组,以便确定混凝土实际强度情况,一组检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一组做28天养护,判定养护条件是否合适。
5、冬季施工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避免因气候聚变影响正常的施工秩序,减少对施工的干扰,针对各种不利因素,我单位制定冬季施工应急预案。如发生气温聚降,即启动应急预案。
5. 1成立冬季施工管理及应急小组
成立专门的冬季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对冬季施工的养护物资、养护措施、养护温度与时间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并对紧急情况进行处理。
组长:宋维金
副组长:刘勇、徐德军、田磊
组员:葛其宝、苗春艳、申传伟、詹天昊
5. 2冬季施工应急措施
(1 )遇气温剧降,组织人力物力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处理办法。加热拌和水、搭建临时帐篷提高混凝土温度、对水泥储仓和混凝土运输车进行包裹等。
(2)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前对输送管道进行预热,之后用水泥砂浆对管道进行润滑处理,然后再泵送混凝土,做好浇筑混凝土的各种准备工作。同时预备必要的输送泵管,在输送泵发生意外堵塞时以备替换。
(3)避免因天气的突然降温造成混凝土浇筑的中断。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在大风雪来临之际禁止灌注混凝土。因预报准确性有误,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突然降温,应立即搭建防风雨雪暖棚,防风雨暖棚主要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骨架,其上覆盖防水防风雨布。启用储备的防寒物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保温,或人工升温以防混凝土表面冻裂。
5. 3冬季施工应急物资
(1)在每个施工处、拌和站储备冬季施工应急物资。如帐篷、篷布、麻袋、塑料保温被、草帘、火炉、电热毯、棉毯等。
(2)做好应急物资的保管工作,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是一项重要工作。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做好应急物资的交接清点工作和调度使用,严禁随意挪用,保证冬季施工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5.4冬季施工日常应急工作的准备
(1)做好冬季施工应急物资的储备与保管工作。
(2)做冬季施工应急的宣传和人员培训。
(3)派专人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动态,做好防氾。
(4)派专人进行交通疏导与维护,及时清除运输道路上的过多积雪,保证交通和施工材料运输畅通。
6、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冬季气温低,野外施工保温困难,混凝土易产生冻胀、裂纹、结构疏散、表面泛霜等质量问题的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针对冬季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寻求低温条件下,质量控制有效技术措施。除此之外,严格执行常温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落实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各环节的防寒保温措施。严格温度监测制度,掌握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各环节各部位的温度情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混凝土不受冻。
(2)准备充足的防寒保温物资设备,所有防寒保温物资要有一定的备用量,供暖用设备要有足够大的功率,要有备用的能源和电源。
(3)加强混凝土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各环节顺利进行,施工前对搅拌设备、运输罐车、混凝土泵及管道用热水或蒸汽进行预热,施工完毕后,进行认真清洗并将余水排放干净。
(4)经常检查暖棚的密封情况,检查供暖设备的完好情况,检查施工设备的防寒保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混凝土中不得加入易引起钢筋锈蚀的氯盐外加剂,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均匀,防止因钢筋锈蚀致使混凝土主筋和箍筋方向产生裂纹。
(6)加强混凝土养护期间环境湿度的监测控制,采取供蒸汽或洒水的措施,保证混凝土养护环境足够的湿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纹。
(7)严格控制混凝土水胶比,掺入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致密性,控制养护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小于15 °C),防止水分转移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散。
(8)采取适当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外加剂充分溶解后与混凝土料搅拌均匀,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措施,防止外加剂渗透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泛霜。
(9)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根据工地气温监测情况,必须达到连续七昼夜最低气温超过0C的条件时,方可解除冬季施工措施。但为了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继续对浇筑段采用加热养护措施。
7、安全保证措施
冬季气候寒冷,供暖火源多,用电量大,冬期施工除应按照常温下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定外,还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保证措施。
(1)对参加冬期施工的全体员工进行冬期施工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期坚持定期安全学习。工前安全讲话,工中安全巡视,工后安全总结和教育。
(2)要求各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并配齐冬期施工安全防护用品及防寒、防冻、防滑等劳保用品。
(3)施工中涉及用水的工作,要做好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防止施工废水漫流结冰,形成安全隐患。
(4)霜雪天后,及时消除施工场地和道路上的冰雪,上下人员的楼梯、工作平台等人员活动多的部位要保持干燥,设置必要的防滑设施,防止溜滑发生安全事故。
(5)下班后,容器、管道内的余水全部放干。加强机械设备冬期防冻、防寒、防火、防滑安全管理,机械设备要使用与气温相适应的防冻剂,防止冻胀事故发生。
(6)安排专人负责热源、火源的管理,供暖设备使用中不得离人,使用完毕后做到人走火灭,暖棚内、工棚内禁止用明火取暖。火灾危险地区、人员聚集地区,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灭火器材。
(7)加强各种压力容器的管理,压力计等仪器、仪表干燥状态良好,禁止对乙炔瓶、氧气瓶压力容器加热,并远离热源,严防爆炸事故发生。
(8)加强用电管理,供电系统由专业人员安装和管理,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拆改,经常检查维护供电线路和电力设备,根据最大用电量检查供电线路和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容量,用电设备要采用防漏电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9)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寒、防冻、防滑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滑鞋和防寒服,同时拴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