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停泊),1,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21,岁入朝为官,后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钟山的家中。,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此时年过半百的王安石知道,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但他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只能把对家乡的,思念家乡,寄托在诗中。,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今江苏镇江。,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6,1,、泊船:停船。泊,停泊。,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5,、间:间隔,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7,、隔:间隔。,8,、数重:几层。读,sh chng,9,、绿:吹绿了。,10,、何时:什么时候。,11,、还,(hun),:回。,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只,”,“,数重山,”,离家近,很想还,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思家切,不能还,?,10,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了“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11,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思乡情。,1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14,春风又绿江南岸,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16,春风又绿江南岸,桃花又,-,江南岸,-,又,-,江南岸,1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1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9,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写作此诗时,作者正,客居洛阳,。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且平易自然,常以口语入诗。,20,秋 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21,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诗意,:,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说的话太,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22,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成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捎信人,要出发的时侯,又打开了封好的信。,23,秋 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4,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25,秋 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7,这首诗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9,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思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30,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32,这是一首()?,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名?,如梦令,西江月,卜算子,忆江南,词和诗的区别在哪里?,33,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34,*诗人简介*,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康熙的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词真人”。,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35,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36,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徐志摩,37,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38,写作背景,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 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39,要求:,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中的三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轻重缓急,。,我们读一读,40,理解词语,榆关:,那畔:,聒:,更:,千帐:,乡心:,故园:,山海关。,那边,此处指关外。,指声音嘈杂。,旧时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是虚数,指帐篷很多。,思乡之心。,故乡,家乡。,41,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gng,gu,42,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43,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44,对照书中插图 结合文中注释默读,想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意思?,45,【,翻译,】,:,将士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46,上阕写山水行程。说“身”,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一路跋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47,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写出了深夜不寐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觉,在时间上展开。,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48,长相思,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词牌名,一路走过的风景,既感慨又峰回路转,俗语 如那厮 那处,皇帝远征的浩荡,山海关,对仗,风雪之夜 思乡之情,感慨万千,家庭的温暖,衬托,异地他乡的冷,49,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从哪读出来的,身在征途,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又是从哪里得知的?,心系故园,50,读上阕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51,读下阕,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同桌讨论),52,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53,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54,:,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词文延伸,55,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56,鉴赏,1.,写景叙事,,作者通过描写他随君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将叙事写景完美融合,表达出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2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3.字,、“,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57,如梦令,清,纳兰性德,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注解,:将士们怀念自己的家园,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惊涛拍岸,把梦中人催醒了。当一觉醒来,这思乡者又赶紧叮嘱自己再睡一会儿,因为睡着了总比眼睁睁地思乡好过一些。,58,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59,练一练,:,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60,中心:,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外出做官的无奈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61,秋思,诗意,:,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说的话太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成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捎信人要出发的时侯,又打开了封好的信。,中心:,这首诗叙事抒情。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62,长相思,诗意:,将士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中心:,这是一首边塞词。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写了将士们在行军途中不能入眠,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前。,6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