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30683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X 页数:266 大小:1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6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2、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符号记忆 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 D.形象记忆 【答案】 D 3、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答案】 D 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 D 5、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6、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理解问题一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查假设 【答案】 A 7、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 D 8、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答案】 C 9、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少先队 B.班主任 C.兴趣小组 D.班集体 【答案】 D 10、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答案】 C 1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 B 12、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简直 一经 由于 B.简直 一旦 鉴于 C.几乎 一旦 由于 D.几乎 一经 鉴于 【答案】 B 13、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4、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 A.正加速 B.负加速 C.不变 D.减速 【答案】 B 15、由兴趣、理想和荣誉感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 A.近景性动机 B.远景性动机 C.外部动机 D.内部动机 【答案】 D 1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答案】 A 17、 在教案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难点 D.板书设计 【答案】 C 18、贪玩的小刚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考了60分.老师却评选小刚作为本季度的“进步之星”。有的学生很不理解,老师解释道:“小刚以前从未及格过,这次的60分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分数,故应肯定和鼓励他进步。”该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 B 19、据班里学生反映新来的数学老师讲课脱离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此作为班主任的杨老师积极和数学老师进行沟通,班主任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B.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C.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D.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答案】 C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答案】 D 21、If a teacher teaches grammar mainly by means of oral repetition and substitution,he/she mostly probably adopts ( ) A.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B.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 C.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D.the natural approach 【答案】 B 22、(2020年真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体现的作业设计基本要求是(  )。 A.形式多样 B.难度适宜 C.尊重差异 D.注重创新 【答案】 B 2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答案】 C 24、预防沙眼的重点是( )。 A.群防群治 B.儿童做到一人一巾,毛巾用完通风晾晒 C.不用脏手擦眼睛 D.保持室内通风 【答案】 A 25、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答案】 D 26、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实物 B.演示实验 C.到实地参观访问 D.观察教学电影 【答案】 D 27、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20% B.40% C.60% D.80% 【答案】 C 28、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答案】 D 29、 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调查法 C.教育观察法 D.教育实验法 【答案】 B 30、皮亚杰认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是在( ) A.五六岁以前 B.六七岁以前 C.十岁以后 D.十一二岁以前 【答案】 C 31、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B 32、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 A 33、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 D 34、“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部著作中()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说文解字》 【答案】 A 35、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成绩差   B.厌学   C.注意力不集中   D.贪玩 【答案】 B 36、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37、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答案】 B 3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长效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D 39、从工作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更是为了() A.向领导表明顺利完成工作 B.为学校检查工作做准备 C.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 D.今后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答案】 D 4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地处理突发状况,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C 41、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答案】 C 4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 B 43、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44、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 B 45、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比较法 D.自我提问法 【答案】 D 4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4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D 48、以下选项中,说明了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案】 C 49、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叶公好龙 B.画饼充饥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答案】 A 50、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 A.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本体性知识 【答案】 B 51、(2020年真题)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52、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他们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A.倒U型曲线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W型曲线关系 【答案】 A 53、 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B 54、 晓红既想吃蛋糕又害怕发胖,纠结不已,她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C 55、 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B.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答案】 C 5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生物的植物培养和动物饲养。这属于哪一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57、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 A.加涅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答案】 C 58、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答案】 B 59、教育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伦理原则 【答案】 C 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映的能力叫创造能力 B.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降低的能力是流体能力 C.由后天学习和经验决定,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是流体能力 D.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特殊能力 【答案】 B 6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贯穿了儒家思想。下列选项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答案】 D 62、虽然小明的期末测试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D.综合性评价 【答案】 C 63、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是() A.强调形成性评价 B.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C.考试方式的改革 D.让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 B 64、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这属于() A.参与式观察 B.非参与式观察 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答案】 B 65、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  )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答案】 B 66、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基础性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案】 D 67、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答案】 D 68、“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C 69、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联结主义 【答案】 B 7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感觉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答案】 A 71、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从教育目的的理论来看,这属于( )。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D 72、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倒U型发展 【答案】 A 7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平衡一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74、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教师展示圆形纸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总结圆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A 75、 “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是学校管理的哪一种方法(  )。 A.行政指令管理方法 B.法律约束管理方法 C.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D.经济手段管理方法 【答案】 A 76、 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A 77、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答案】 B 78、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妈妈的形象。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妈妈温暖的爱和细致的呵护,学生展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也更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母亲。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D 79、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80、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是为了达到机体与环境的(  )。 A.平衡 B.适应 C.整合 D.建构 【答案】 A 81、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答案】 D 82、 班队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B.自主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答案】 A 83、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答案】 C 8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答案】 A 85、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B 86、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教育,教育是教之以礼、育之以德,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案】 A 87、—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88、下列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 B.与新旧知识均有关联 C.概括和包容水平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 D.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 【答案】 C 89、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答案】 B 90、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B 91、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 C.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答案】 C 9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A.学校制度的建立 B.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 C.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D.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 【答案】 C 93、炎热的夏天,兰兰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对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B.将兰兰抱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冰敷头部 C.中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D.通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再处理 【答案】 B 94、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 D 95、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答案】 B 96、小学儿童的品德的发展具存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答案】 A 97、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答案】 A 9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赞科夫 C.巴班斯基 D.布鲁纳 【答案】 B 9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答案】 B 100、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 A.夸美纽斯 B.培根 C.赫尔巴特 D.康德 【答案】 C 10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延续性 D.示范性 【答案】 D 102、 三年级1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班的周老师,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周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皮格玛利翁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 D 103、 “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答案】 B 104、()的教学程序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 A.尝试教学模式 B.情境教学模式 C.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D.六因素单元教学模式 【答案】 B 105、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 A.全面性 B.全民性 C.基础性 D.义务性 【答案】 B 106、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 D 107、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10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 A 109、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110、“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A.《大学》 B.《学记》 C.《孟子》 D.《论语》 【答案】 C 111、“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 A.坚持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自制性 【答案】 A 112、小明在学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 D 113、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答案】 B 1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答案】 B 115、 下列哪个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 ) A.威尔逊的“成熟势力说” B.洛克的“白板说” C.荀子的“性恶论” D.高尔顿的“优生学” 【答案】 D 116、李明上课不敢发言。一旦他在课上发言,王老师就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李明的胆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王老师对李明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惩罚法 D.暂时隔离法 【答案】 A 117、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 A 11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 A 11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C 120、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B 121、 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答案】 B 122、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答案】 A 123、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  )原则。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124、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答案】 C 125、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符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答案】 B 126、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 D.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答案】 A 12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 C 128、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由(  )提出来的。 A.布鲁巴奇 B.波斯纳 C.布鲁纳 D.科顿 【答案】 B 129、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130、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答案】 B 131、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 ,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答案】 D 132、(2020年真题)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答案】 C 133、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答案】 B 134、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答案】 A 135、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亚杰 B.洛伦兹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B 136、教育工作者通过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检验假设的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答案】 B 137、 教生物的崔老师询问了几个学生努力学习生物的原因.得知小丽是因为喜欢研究小动物、小植物而喜欢生物课;小亮是因为学好生物课,同学们都会崇拜他、听他指挥;小雅是因为学好了生物,崔老师就会表扬她。小丽、小亮、小雅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答案】 D 138、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答案】 B 139、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答案】 A 140、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弛训练疗法 B.肯定性训练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14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甘败下风 无用置疑 针贬时弊 相辅相成 B.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 长年累月 C.自力更生 遗笑大方 弱不经风 气势凶凶 D.肺腹之言 川流不息 英雄倍出 再接再厉 【答案】 D 142、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  )的策略。 A.宽松 B.推荐 C.禁止 D.优待 【答案】 A 143、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44、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A 145、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以下哪一种( )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 B.适当提高要求以鼓励优生 C.按全班多数同学的接受水平选教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进行适当补充 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答案】 D 146、 鲁迅解剖和表现自己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的内心矛盾的作品集是(  )。 A.《故事新编》 B.《坟》 C.《野草》 D.《朝花夕拾》 【答案】 C 147、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理论,和该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试误说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答案】 C 148、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答案】 C 149、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答案】 D 150、 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