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30488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X 页数:269 大小:11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9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单选题(共600题) 1、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2、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 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 【答案】 C 3、化学教材不包括( )。 A.化学教科书 B.电子教材 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 D.音像教材 【答案】 C 4、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 【答案】 D 5、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 【答案】 A 6、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己烷 【答案】 A 7、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 A.H2SO4、Na2CO3、BaCl2、HCl B.HCl、H2SO4、Na2CO3、BaCl2 C.H2SO4、HCl、Na2CO3、BaCl2 D.BaCl2、Na2CO3、HCl、H2SO4 【答案】 B 8、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 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 【答案】 C 10、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答案】 D 12、下列不属于中学化学习题基本功能的是( )。 A.诊断功能 B.调节功能 C.教学功能 D.选拔功能 【答案】 D 13、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有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答案】 A 14、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 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 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D 1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Agl沉淀中滴入稀H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B 16、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1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 【答案】 A 18、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A.观察 B.实验 C.教学 D.讨论 【答案】 B 19、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20、实验室中,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液溴用水封保存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浓硝酸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答案】 C 21、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反证 B.归纳 C.比较 D.分析 【答案】 C 22、下列表述不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B.宏观特征与物质性质 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答案】 B 2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 C 24、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 A.汤姆逊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答案】 D 2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 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 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 【答案】 C 26、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A.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B.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C.以海水、金属矿物质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D.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 D 27、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答案】 B 28、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 A.酚酞 B.圆底烧瓶 C.锥形瓶 D.碱式滴定管 【答案】 B 29、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若被黄蜂(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蜇了,用食醋涂抹在皮肤上减轻痛痒 C.服用含AI(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 D 30、(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31、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 D.1-氯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反应 【答案】 C 32、某教师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化学翻转课堂,同时选择另一个平行班级进行化学系统授课,一个学期后进行比较验收成果。这个教师的教研方法是( )。 A.文献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答案】 D 33、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答案】 A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 【答案】 A 35、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 【答案】 A 36、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 , 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压缩使容器体积变小 D.增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 A 37、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 A.应用 B.学会 C.掌握 D.讨论 【答案】 A 38、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 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 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 【答案】 D 3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O2 【答案】 A 40、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 【答案】 D 41、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 A.归纳 B.演绎 C.类比 D.分类 【答案】 C 42、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 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B.物质的化学变化 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答案】 B 43、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B 44、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 【答案】 D 45、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 A.计算机辅助学习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案】 B 46、“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各地正在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 D.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 【答案】 D 4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 A 48、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答案】 D 49、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 D.1-氯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反应 【答案】 C 50、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5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6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 B.0.3 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6NA C.10 g H2和10g O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 D.标准状况下,44 gCO2的体积与18 g H2O的体积相同 【答案】 B 52、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 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答案】 C 53、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答案】 B 54、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 A.活动表现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55、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5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 D 57、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 A.课程教学计划 B.课时教学计划 C.课题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 【答案】 D 58、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讨论法 B.自学 C.讲授法 D.探究法 【答案】 C 59、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60、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 B.讨论 C.认同 D.形成 【答案】 D 61、“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C 6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 B.6 C.8 D.10 【答案】 B 6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 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 【答案】 C 64、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答案】 D 65、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 A.Cu2+、K+、2-、Cl- B.K+、Na+、HCO3-、NO3- C.OH-、CO32-、Ca2+、K+ D.Ba2+、Na+、OH-、2- 【答案】 B 66、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识别 B.认同 C.发展 D.模仿操作 【答案】 D 67、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 C 68、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 A.被动接受式 B.主动接受式 C.引导探究式 D.自主探究式 【答案】 C 69、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 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 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 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答案】 D 70、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 )。 A.物质观 B.元素观 C.分类观 D.科学价值观 【答案】 A 71、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72、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 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 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 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答案】 D 7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答案】 B 7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谈话法 B.演示观察法 C.启发讲授法 D.实验探究法 【答案】 B 75、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 D 76、课堂上,老师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化学知识后会给出配套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77、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含有Cl- B.一定含有SO42- C.一定没有Al3+ D.可能含有CO32- 【答案】 B 78、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 A.实验教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有机化学基础 【答案】 A 79、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80、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是( )。 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一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答案】 D 81、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成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答案】 C 8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 A 83、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B.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 C.聚酯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 D 85、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 B 86、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 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答案】 A 8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 B 8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 【答案】 A 89、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 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答案】 B 90、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91、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解决 B.迁移 C.测量 D.参观 【答案】 D 92、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实验者 B.实验手段 C.实验对象 D.实验环境 【答案】 D 93、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NaOH B.Cl2、Na2S、SO2 C.HBr、CO2、CS2 D.Na2O2、H2O2、O3 【答案】 C 94、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B 9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 ) 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D.以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 【答案】 C 9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 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 【答案】 D 97、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 )的缩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C 98、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动机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答案】 B 99、下列教学目标不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  )。 A.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快乐 B.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C.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D.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100、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难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答案】 C 10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 C 10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答案】 A 103、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 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 【答案】 C 10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答案】 D 105、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 D.学生的实际能力 【答案】 B 106、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答案】 D 10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 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 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 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 【答案】 A 108、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答案】 B 109、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 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110、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 A.实物 B.化学实验 C.投影仪 D.模型 【答案】 B 11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 A.计算机辅助学习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案】 B 112、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 A 1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2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2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114、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动机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答案】 B 115、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116、课堂上,老师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化学知识后会给出配套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117、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式教学 C.探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答案】 B 118、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答案】 C 1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鸡蛋清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