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第五中学(四)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加》(教材[2021 ) 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市局相关要求及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丰富学生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切实做好我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三、课外读物管理监督小组
为统畴推进学校”双减”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学校成立“双减”“课外读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全体教师
四、具体实施工作
(一)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级部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二)每学期末,由教师结合下学期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参考《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下一年
(12本每月一本)学生读物。
(三)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杳是否有违规进校书刊,一经发现违规现象,将把检杳结果纳入教师的师德考核。情节特别严重的,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学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五)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校内课外读物认真排查清理,杜绝《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中图书存在。
(六)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教师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七)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物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
(八)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
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九)有效管控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我校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读物,向学生推荐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不允许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销售课外读物。
(十)严格读物管理。学校要将推荐的教辅和读物目录转发至家长,作为家长学生选购依据。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中小学的用书环境。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五、加强监管
(一)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二)每学年开学初召开全校新生家长会,宣传“五项管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三)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部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使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制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六、落实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措施
(一)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
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二)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
学校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初进行一次。推荐前,须进行审查和备案。具体环节分为初选推荐、分组审读、集体评议、公开公示、上报备案。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教育教学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读物进校园推荐阅读目录。学校推荐书目确定后,每年9月要上报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备案,并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三)规范图书捐赠、征订与使用。规范图书捐赠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推销或免费发放任何教辅。学校严格执行市区规定,规范征订所有读物,包括电子读物。APP进校园,必须坚持免费使用,必须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四)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五)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
学校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初进行一次。推荐前,须进行审查和备案。具体环节分为初选推荐、分组审读、集体评议、公开公示、上报备案。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教育教学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初选通过后,安排各学科组相关人员进行分组审读,对所选书目按照《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所述推荐原则、标准、要求进行全面把关。集体评议环节,学校要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听取评审意见,经领导小组一致评议并签署意见后,确定本校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阅读目录。学校推荐书目确定后,每年9月要上报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备案,并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