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 A
2、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答案】 D
3、(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
【答案】 D
4、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答案】 A
5、北京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的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A.思维定势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答案】 D
6、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调查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
【答案】 C
7、(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 B
8、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答案】 C
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D
10、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C
11、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答案】 C
12、电视新闻经常播放表彰各种见义勇为的好市民的现场报道.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13、下列哪一选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
A.能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B.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C.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D.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B
1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15、 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答案】 B
16、 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17、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A.教学原则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标准
【答案】 D
18、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19、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 B
20、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答案】 B
21、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A.愤
B.悱
C.启
D.发
【答案】 B
22、教师教学导人行为的原则不包括( )
A.导入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B.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C.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
D.导入有统一的定法
【答案】 D
23、如果儿童发生烫伤,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脱去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以免撕破晚了伤及皮肤
B.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
C.若伤势较轻.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烫伤药物涂抹患处
D.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答案】 A
2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
【答案】 B
25、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A
2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答案】 A
27、 下列评价类型中更适合用于选拔人才的是( ) 。
A.诊断性评价
B.个体差异内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C
28、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答案】 C
29、 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答案】 C
3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答案】 C
31、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答案】 B
32、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答案】 B
33、 数学课上.小明和小玲用不同的方法都正确解答了一道数学题,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小明和小玲分别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王老师注重以下哪个教学目标?(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 B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 A
35、 (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
B.格塞尔
C.洛克
D.弗洛伊德
【答案】 B
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简短、及时
B.班会活动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
C.班级活动包括晨会活动、班会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
D.少先队的组织机构是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
【答案】 C
37、 学校新来了一批老师,负责组织安排教学培训活动的学校职能部门是( )。
A.总务处
B.校长办公室
C.教研室
D.年级组
【答案】 C
38、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 A
39、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 )
A.基础
B.条件
C.途径
D.出发点
【答案】 A
4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答案】 B
41、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答案】 B
42、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
A.访谈调查
B.调查表法
C.查阅资料法
D.问卷调查
【答案】 D
43、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B
4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4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答案】 B
4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维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答案】 C
47、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 C
48、学期末,李老师对小明作出的评语是:“这个学期你上课听讲比以往认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答案】 D
4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答案】 C
50、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
51、学习程度需达到( ),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 C
52、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答案】 B
53、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 )
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答案】 D
54、Cooper ative learning emphasizes on( )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solely responsibility
B.teachers' responsibility
C.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D.team responsibility
【答案】 C
55、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答案】 B
56、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 )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答案】 B
57、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 B
58、“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59、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亚杰
B.洛伦兹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B
60、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A.指导学生
B.研究学生
C.教导学生
D.辅导学生
【答案】 B
61、 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化理论
C.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D.相同要素说
【答案】 A
62、小刚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刚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间接远景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答案】 D
63、某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答案】 B
6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65、 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 )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
A.非言语暗示
B.言语提醒
C.有意忽视
D.暂时隔离
【答案】 C
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
A.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本体性知识
【答案】 B
67、“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A.思维的间接性
B.思维的直觉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思维的灵活性
【答案】 C
68、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答案】 A
69、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之中,班级授课制最不利于(??)。
A.高校教学
B.因材施教
C.教师主导
D.集体活动
【答案】 B
70、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答案】 A
71、 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 )。
A.班集体纪律
B.班集体舆论
C.班集体活动
D.班干部
【答案】 B
72、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 A
73、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曰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答案】 A
74、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答案】 B
75、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
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宗教教育
C.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
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答案】 D
76、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77、《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C
78、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符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答案】 B
7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
A.知识的灌输者
B.父母的代言人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答案】 C
80、(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A
81、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 D
82、在潮湿的山洼中,大量的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聚集在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中,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答案】 A
83、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A.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B.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形成的
C.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答案】 D
8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 )。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答案】 C
85、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答案】 D
86、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 A
8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
A.自读系统
B.范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助读系统
【答案】 A
88、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答案】 C
89、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答案】 B
90、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答案】 C
91、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A
9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 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B
93、 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因果类复句”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答案】 C
94、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为( )。
A.志愿者
B.决策者
C.支持者
D.学习者
【答案】 C
95、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答案】 A
96、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 B
97、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答案】 C
98、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答案】 A
99、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 B
100、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答案】 B
101、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 D
102、 小明犯错误后通过撒谎避免了父母的惩罚,此后小明学会了用谎言来逃脱惩罚。此处发生了( )。
A.正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消退
【答案】 C
103、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 )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现代社会
【答案】 B
104、 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
A.布鲁纳
B.杜威
C.奥苏伯尔
D.布鲁姆
【答案】 D
105、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答案】 D
10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答案】 B
107、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答案】 D
108、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B.学习动机直接参与认知过程
C.学习动机是长期有意义学习的必备条件
D.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但学习本身并不能产生或加强学习动机
【答案】 C
109、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松弛训练法
C.认知转变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D
110、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D
111、当遇到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哪种是错误的()
A.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
B.身上着火时马上设法把衣帽脱掉
C.火大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衣服、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速撤离
D.起火时乘坐电梯离开
【答案】 D
112、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答案】 A
113、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答案】 B
114、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历史研究法
D.个案法
【答案】 C
115、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16、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B
11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答案】 D
1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答案】 B
119、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 C
120、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教育,教育是教之以礼、育之以德,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案】 A
121、小学生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观察
B.练习
C.示范
D.讲解
【答案】 B
122、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答案】 A
123、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 B
124、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是( )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教导主任
【答案】 B
125、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这属于()。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答案】 B
126、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型
C.整体型
D.系列型
【答案】 A
127、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授课的导入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答案】 B
128、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
A.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答案】 C
129、“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答案】 D
130、“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 A
131、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13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答案】 A
133、小朋友在观看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模仿红太狼用平底锅打人的行为属于( )。
A.探究学习
B.观察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答案】 B
13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甄别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答案】 A
135、 储存容量大,但是时间较短的记忆属于( )。
A.短时记忆
B.工作记忆
C.瞬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 C
13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 D
137、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 )原则。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138、 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 )。
A.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
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
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爱尔兰
【答案】 C
139、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 D
140、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 C
141、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答案】 B
142、 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D
14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答案】 A
14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145、 班队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B.自主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答案】 A
146、 儿童多动症的高发年龄为( )
A.4~5岁
B.5~6岁
C.6~8岁
D.8~10岁
【答案】 D
147、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答案】 B
148、 下列哪个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 )
A.威尔逊的“成熟势力说”
B.洛克的“白板说”
C.荀子的“性恶论”
D.高尔顿的“优生学”
【答案】 D
149、 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答案】 B
15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答案】 B
151、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答案】 B
15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答案】 D
153、 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 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答案】 C
154、 “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A
155、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 D
156、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