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仓储盘点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盘点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为了确定现存量,并修正帐物不符产生的误差。通常物料在一段时间不断接收与发放后,容易产生误差,这些误差的形成主因有: 库存资料记录不确实,如多记、误记、漏记等。 库存数量有误,如损坏、遗失、验收与出货清点有误。 盘点方法选择不恰当,如误盘、重盘、漏盘等。 这些差异只有在盘点后才会察觉错误的起因,并予以更正。 (2)为了计算企业的损益。企业的损益与总库存金额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库存金额又与库存量及其单价成正比。因此为了能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实际的损益,就必需针对现有数量加以盘点。一旦发觉库存太多,即表示企业的经营受到压力。 (3)为了审核
2、货品管理的绩效,使出入库的管理方法和保管状态变得清晰。如呆、废品的处理状况,存货周转率、物料的保养维修,均可通过盘点发觉问题,寻求改善的策略。 二、实训内容与流程1、盘点作业的内容(1)查数量:通过点数统计查明商品在库的实际数量,核对库存账面资料与实际库存数量是否一致。(2)查质量:检查在库商品质量有无变化,有无超过有效期和保质期,有无长期积压等现象,必要时还必须对商品进行技术检验。(3)查保管条件:检查保管条件是否与各种商品的保管要求相符合。如堆码是否合理稳固,库内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各类计量器具是否准确等。(4)查安全:检查各种安全措施和消防设备、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建筑物和设备是否处于
3、安全状态。2、盘点作业流程一般盘点必须依循下列作业逐步实施: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1、盘点方法:(1) 账面盘点法 账面盘点的方法系将每一种货品分别设帐,然后将每一种货品的入库与出库情况详加记载,不必实地盘点即能随时从计算机或账册上查悉货品的存量。通常量少而单价高的货品较适合采用此方法。 (2)现货盘点(实地盘点)法 现货盘点依其盘点时间频度的不同又分为“期末盘点”及“循环盘点”。期末盘点是指在期末一起清点所有货品数量的方法,而循环盘点则是在每天、每周即作少种少量的盘点,到了月末或期末则每项货品至少完成一次盘点的方法。 期末盘点法 由于期末盘点是将所有品项货品一次盘完,因而必需全体员工一同出动,
4、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盘点,一般来说,每组盘点人员至少要三人,以便能互相核对减少错误,同时也能彼此牵制避免作弊。其盘点方法程序如下: 2、步骤:步骤1:将参加盘点人员分组。 步骤2:由一人先清点所负责区域的货品,将清点结果填入各货品的盘存单的上半部。 步骤3:由第二人复点,填入盘存单的下半部。 步骤4:由第三人核对,检查前二人之记录是否相同且正确。 步骤5:将盘存单交给会计部门,合计货品库存总量。 步骤6:等所有盘点结束后,再与计算机或帐册资料进行对照。 循环盘点法 循环盘点既是将每天或每周当作一周期来盘点,其目的除了减少过多的损失外,对于不同货品进行不同的管理也是主要原因,就如同前述商品按ABC
5、分类管理的作法,价格越高或越重要的货品,盘点次数越多,价格越低越不重要的货品,就尽量减少盘点次数。循环盘点因一次只进行少量盘点,因而只需专门人员负责即可,不需动用全体人员。 循环盘点法最常用的单据为“现品卡”,其使用方式为:每次出入库一面查看出入库传票,一面把出入库年月、出入库数量、传票编号、库存量登记在现品卡上,主要目的在于: 1、使作业者对出入库数量及库存量有具体的数字认知。 2、可协调进行出入库的分配管理,并在错误发生时能立即调查。 3、随时掌握库存品的流动性及库存量控制的情况。 若不采用现品卡,只以单纯点数核对的方式进行循环盘点,其步骤如下: 步骤 1:决定当天欲盘的货品。 步骤 2:
6、由专门人员负责,利用空档时间到现场清点这些货品的实际库存数。 步骤 3:核对盘点货品的计算机库存数。 步骤 4:对照结果,如发现两库存数没有差异,则维持原状,若发现有差异,则调查原因,并马上作修正。 而若使用现品卡,除了在每一次货品出入库都要予以记载外,对于在盘点时的点数核对工作亦较详细,虽然作法上较麻烦,但对于盘点差异原因的追溯却较为快速、正确。以下为使用现品卡的循环盘点方式: 设:R: 实际库存量 r: 现品卡上的库存量 K:上月底的计算机库存量 k:上月底的现品卡库存量 步骤 5:检查现品卡的出入库及库存数的记录中是否有计算错误: ()若有错误,则修改。 ()若无错误,再次计算实际库存R
7、 步骤 6:计算上月底的计算机库存量K与同为上月底的现品卡库存数k间的差(Kk): 当Kk0步骤 8Kk0步骤 7步骤 7:调查上月底现品的出库是否转入次月,假如是,以F表示其数量。 步骤 8:利用以上步骤对照下式: ()(Rr)(Kk)F0盘点无误差 ()(Rr)(Kk)F0盘点有误差,应实施误差原因再调查 步骤 9:作修正记录 公司以本身情况选择较适用的盘点方式,但大体而言,循环盘点较能针对各货品须要作适时管理,且易收盘点成效。事实上,有些公司是将两种盘点同时并用,平时针对重要货品作循环盘点,而至期末再将所有货品作一期末大盘点,如此不仅循环盘点的误差能渐渐减少,就算是期末的大盘点,其误差
8、率也因循环盘点的配合进行而有所大幅降低,同时期末盘点的所时间也会因平时循环盘点的整理与管理改善而缩短许多。 四、实训结果报告盘点的结果分析 进行盘点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盘点来检查货品的出入库及保管状况,借助盘点来了解问题的所在,如: 在这次盘点中,实存量与账面存量的差异是多少? 这些差异是发生在那些货品? 平均每一差异量对公司损益造成多大影响? 每次循环盘点中,有几次确实存在误差? 平均每品项货品发生误差的次数又为何? 对于这些问题,可由以下六项指标来进行评价: 当盘点数量误差率高,但盘点品项误差率低时,表示虽发生误差的货品品项减少,但每一发生误差品项之数量却有提高的趋势。此时应检讨负责
9、此些品项的人员有无尽责?以及这些货品的置放区域是否得当?有无必要加强管理?相反的,若当盘点数量误差率低,但盘点品项误差率高时,表示虽然整个盘点误差量有下降趋势,但发生误差的货品种类却增多。误差品项太多将使後续的更新修改工作更为麻烦,且避可能影响出货速度,因此亦对此现象加强管制。 平均每件盘差品金额盘差误差金额/盘差误差量若一旦此指标高,表示高位产品的误差发生率较大,可能是公司未实施物品重点管理的结果,对公司营运将造成很不利影响。因此最好的改善方式是确实施行商品别ABC分类管理。 盘差次数比率盘点误差次数/盘点执行次数 当此比率逐渐降低,表示不论是货品出入库的精确度或平时存货管理的方式都有很大的进步。 平均每品项盘差次数率盘差次数/盘差品项数 若此比率高,表示盘点发生误差的情况大多集中在相同的品项,此时对这些品项必要提高警觉,且确实深入寻找导致原因。五、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分值实际得分盘点作业完成盘点作业准备20确定盘点内容流程20完成盘点登记汇总40完成盘点的结果分析报告20合 计100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