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019804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学习目标,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临床表现、预防以及护理措施。,2.,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3.,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概 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是,高热、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的损害(脑膜脑炎),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病原学,13,个亚群,,A,、,B,、,C,群最常见,我国以,A,群,流行为主,专属需氧菌,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内毒素为致病因素,,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死亡,故标本应保暖并及时送检。,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或豆形,多糖荚膜,多数凹面相对成双或四联排列,*,流行病学,1.,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播有重要意义。,3.,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婴儿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发病机制,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栓塞(,皮肤黏膜淤点,),全身小血管痉挛,炎性介质释放,严重微循环障碍(,休克,),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脑膜脑炎型,),胶原暴露,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DIC,),临床表现,潜伏期,1-10,天,一般,2-3,天,临床分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next,*,临床表现:,普通型,1.,普通型,最常见,,90%,以上,典型表现分四期,(,1,)前驱期,上感症状,,1-2,天,,多数病人可无此期表现,(,2,)败血症期,病人常无前驱症状,,突起畏寒、高热,39-40,、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重要体征,是,80%,的病人有,皮肤、粘膜的,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区或水泡,皮肤淤斑,皮肤淤斑及坏死,(,3,)脑膜炎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重者谵妄、抽搐、意识障碍。部分婴幼儿前囟膨隆、拒乳、惊叫两眼凝视可无脑膜刺激征;,多于,2-5,天内进入恢复期,(,4,)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症状好转,神经 系统检查恢复正常,,1-3w,内痊愈,临床表现:,普通型,临床表现:,暴发型,2.,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儿童多见,(,1,)休克型,突发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伴全身严重症状,皮肤粘膜广泛瘀点、瘀斑,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为特征性表现,脑膜刺激征多缺如,临床表现:暴发型,(,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脑实质损害,,严重颅内高压,为突出症状。严重者发生脑疝,中枢性呼衰。体检有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阳性,(,3,)混合型,以上二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轻型,3.,轻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变轻微,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出血点涂片染色镜检及咽培养可有病原菌,临床仅表现为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有少量细小出血点,可有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意识改变,临床表现,:,慢性败血症型,比较少见,成人多见,病程常迁延数月之久。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发热,皮疹、关节痛等。每次发热持续,12,小时候缓解,相隔,1-4,天再发作。每次发作后常成批出现皮疹,多见于四肢,也可出现瘀点。,并发症,1.,迁徙性病灶:中耳炎、鼻炎等。,2.,聋哑。,3.,智力障碍。,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WBC,N,(中性粒细胞),,并发,DIC,时,PLT,(血小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在病程初期可仅压力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外观浑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氯化物明显降低。,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next,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细菌学检查 是确诊的重要依据,(,1,),涂片检查,:皮肤瘀点组织液或脑脊液离心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均可检出脑膜炎球菌。,是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方法。,(,2,)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以提高阳性率。,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多发,婴幼儿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与流行。,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鉴别:,乙型脑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治疗要点,(一)普通型,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休息、安静,病原治疗:,PG,:,高效价廉,(首选),头孢菌素,:,价格贵,氯霉素,:PG,过敏,磺胺:少用,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治疗要点,(,二)暴发型,1.,休克型,(,1,)尽早应用抗菌药物,(,2,)迅速纠正休克,(,3,)抗,DIC,:尽早使用肝素,如果明显出血,可输入有肝素抗凝的新鲜血。,(,4,)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感染中毒性休克,常用氢化可的松。,治疗要点,2.,脑膜脑炎型,(,1,)尽早使用抗菌药物,(,2,)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3,)防治呼吸衰竭。,预防,1.,管理传染源 五早,2.,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环境卫生、婴幼儿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3.,保护易感人群 增强体质、预防接种、药物预防。,护理诊断,体温过高 与肺炎双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有关,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小血管受损有关,护理措施,(二)一般护理,1.,休息和体位,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操作集中,少搬动病人,避免惊厥的发生。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颅内高压的病人抬高头部,腰穿后,去枕平卧,6h,2.,饮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3.,皮肤护理,护理措施,(三)、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有无抽搐、惊厥先兆;瘀点瘀斑的部位、大小及消长情况。记录,24h,出入量。发现颅内高压、脑疝的症状体征,及时通知医生,护理措施,(,四)对症护理,1.,发热,2.,头痛,如果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应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呼吸衰竭的护理,吸痰;吸氧;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出现呼衰时,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若呼吸停止,配合医生抢救。,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五)用药护理,使用,PG,、磺胺类药、氯霉素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磺胺类,药易出现结晶,嘱病人,服药期间多饮水,,遵医嘱使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氯霉素,饭后服用,避免出现胃肠道反应,,定期复查骨髓象,。使用脱水剂时;使用强心剂时;使用肝素时。,(六)心理护理,(七)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2.,生活指导,3.,康复指导,谢谢!,练习题,1.,流脑的潜伏期为,天,一般为,天。,2.,暴发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首选,。,3.,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4.,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病人,B,慢性感染者,c,带菌者,D,带菌动物,E,献血者,练习题,5.,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C,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E,医院内传播,6.,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外毒素,B,内毒素,c,神经毒素,D,侵袭力,E,毒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