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1、
A.
C.
H
B
)。
D. H
B
水平线
A.水准面,铅垂线
C.水平面,铅垂线
D.大地水准面
铅垂线
土木建筑学院27〜28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测量学试卷A卷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成绩
合分人
得分
得分评阅人
1、普通测量学的实质是()。
A. 确定地面点位B.确定任意一点高程
C.确定任意两点间距离D.确定任意直线的方向
2、水准仪读得后视读数后,在一个方格的四个角M、N、O和P点上读得中丝读数分别为1. 254m、0. 493m、2. 021m和0. 213m,则方格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
A. P、O B.0、P C. M、N D.N、M
3、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应()。
A. 随经纬仪转动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D.随照准部转动
4、由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名称及取值范围是()。
A.象限角、0°〜90°B.象限角、0°〜90°
C.方位角、0°〜±180° D.方位角、0°〜360°
5、等精度观测是指()的观测。
A.允许误差相同B.系统误差相同
C.观测条件相同D.偶然误差相同
6、一附合导线观测5个右角,方位角闭合差=—20〃,则右角改正数为
()。
A. -20〃B. +20〃 C. +4〃 D. -4〃7、道路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水平距离比例尺()。
A.小一倍B.小10倍 C.大一倍 D.大10倍
8、测站点O与观测目标A、B位置不变,如仪器高度发生变化,则观测结果()。
A.竖直角改变、水平角不变B.水平角改变、竖直角不变
C.水平角和竖直角都改变 D.水平角和竖直角都不变
9、从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A. 象限与数学坐标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一致
B. X轴为纵坐标轴,Y轴为横坐标轴
C. 方位角由横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D. 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10、A、B两点之间的高差h等于()。
AB
H B H A B.H A H b
测量的基准面与准线分别是
B. 大地水准面
12、某点A的绝对高程为82.6m,某点B的绝对高程为45.8m,则B点相对
于过A点的假定水准面的相对高程为()。
A. 45.8m B. -45.8m C. -36.8m D. 36.8m
1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B.物镜焦点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 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D.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14、如图所示,则水准尺的读数应为()。
A. 0.930m B. 1.071m
题14图
C. 1.710m D. 0.995m
15、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一般设在()。
A.测区东北角B.测区东南角
C.测区西南角D.测区西北角
16、水准仪基本结构由()构成。
A.瞄准部、托架和基座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瞄准部、基座 D.望远镜、托架和基座
17、某闭合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0.050m,水准路线长度5km,某测段长度为1km,则此测段的改正数为()。
.::密 A. 0.010m B. -0.010m C. 0.050m D. -0.050m
:业
业?18、经纬仪可以测量()。
专
A.磁方位角B.水平角和磁方位角
C.磁偏角 D.水平角和竖直角
19、水准测量时,由于尺子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
: 、一
:级入.大B.小C.可能大,也可能小D.相同
级20、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封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D.不能确定
21、某段距离测量中,测得往测距离为48.0m,返测为48.016m,则相对误差为()。
A. 1/20 B. 1/30 C. 1/50 D. 1/1
22、已知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315°,则它的象限角为()。
A. NW45° B. SE315° C. SW45° D. NE45°
:号线 23、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号学A. 90° B. 180° C. 270° D. 360°
24、下列不属于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的是()。
A.真子午线B.磁子午线C.坐标纵轴D.坐标横轴
25、钢尺量距中,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则()。
A. 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B. 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C. 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D. 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2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B.中误差C.往返误差D.真误差
27、某一直线的实地长度为1.2km,图上量得该直线为24c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A. 1: 20 B. 1: 50 C. 1: 10 D. 1: 5
28、如果一项工程用图,按设计要求,地形图上要能反映出地面上0.2m的变化,则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A. 1: 5 B. 1: 10 C. 1: 20 D. 1: 20
29、如按3%的限制坡度选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 20,等高距为2m,则相邻等高线之间最小平距为()。
A. 0.033m B. 0.030m C. 0.020m D. 0.050m
30、地形图的坐标格网的边长为()。
A.与地形图的比例尺有关B. 5 cm
C. 10cmD.根据图纸的大小而定
得分评阅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0、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上的分划为0 T60 ,顺时针方向注记。(
得分评阅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水准仪中,应用 来调节圆水准器,来调节管水准器水平。
2、根据比例尺精度,对于1:10的地形图测量,地物边长的测量精度主要
精确到 米。
3、精密量距中,每一尺段长需进行 改正、改正和
改正。
1、简要说明导线选点的基本要求。
4、经纬仪的使用主要包括、、瞄准和读数四项操作步骤。
5、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和 两类。
得分
评阅人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2、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2、简述测回法的适用范围和准备工作。
3、直线定线一般应由近到远。()
4、地物符号有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三种。()
5、我国在青岛建立了水准原点,其高程为72.260m。()
6、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
7、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8、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比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小。(
9、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得分评阅人五、计算题(共3。分)
2、观测某一已知长度的边长,5个观测值与之的真误差△1=4mm、^nSmm、△3=9mm、
△ 4=3mm、—=7mm。求观测中误差m。(6分)
1、已知下列数据,列表计算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点号按逆时针编排)。(14
分)
点号
内角观测值
坐标方位角
边长
(米)
坐标
X
Y
1
60° 33,15〃
143° 07, 15〃
155.55
5.
5.
2
156° , 45〃
25.77
3
88° 58, 〃
123.68
4
95° 23,30〃
76.57
5
139° 05, 〃
111.09
1
3、已知建筑用地边界各点坐标如下表示,计算建筑用地面积。(10分)
点号
X (m)
Y(m)
1
523.65
327.23
2
677.32
489.50
3
733.20
304.80
4
630.45
279.78
面积计算的通用公式:
1 n x (y y)或 A 1 n y (x x )
2 i i 1 i 12i i 1 i 1
i 1i 1
土木建筑学院27-28第2学期建筑学专业
《测量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A
3、B
4、
D
5、
C 6、D
7、D
8、A
9、B
10、A
11、D
12、
C 13、
D
14、
D
15、C
16、B
17、B
18、
D 19、 B 20、 A
21、B
22、
A 23、
B
24、
D
25、B
26、A
27、B
28、
C 29、A 3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脚螺旋、微倾螺旋
2、0.1
3、尺长、温度、倾斜
4、对中、整平
5、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X2、J 3、x4、x5、J 6、J 7、x8、J 9、x10、J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导线实地选点考虑以下因素):
★相邻的导线点之间要互相通视,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分)
★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实处,以便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2分)
★视野开阔,便于碎部测量。(2分)
★同一导线的边长应大致相等,可避免望远镜调焦带来的误差影响。(2分)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2分)
2、答:测回法:一个测站观测2个方向时用。(2分)
准备工作:1)选定起始方向。(2分)
2)在地面点安置经纬仪和树立目标。(2分)
3)做好望远镜的对光。(2分)
4)根据需要进行水平度盘配置。(2分)
五、计算题(共30分)
1、解:(每空1分)
点号
内角观测值
坐标方位角
边长
(米)
坐标
X
Y
1
60° 33,15〃
143° 07, 15〃
155.55
5.
5.
2
156° , 45〃
375.58
593.35
119° 08, 〃
25. 77
3
88° 58, 〃
363.03
615.86
28° 06, 〃
123. 68
4
95° 23,30〃
472.13
674.11
303° 29, 〃
76. 57
5
139° 05, 〃
514.37
610.25
262° 34, 〃
111. 09
1
5.
5.
2、解:求观测中误差
' 22222: 4252923272// / 八、
m.1 234.16mm (6 分)
5\5
3、解:由A 1 n x (y y )得建筑用地面积
2 i i i i i
i 1
2 A x (y y ) x (y y ) x (y y ) x (y y )(3 分)
142213324431
故有 2A=523.65 x( 279.78-489.50 )+677.32 x( 327.23-304.80 )
+733.20 x( 489.50-279.78 )+630.45 x ( 304.80-327.23 )( 3 分)
=-109819.878+15192. 2876+153766. 704-14140. 9935
=44998. 1201m2(2 分)
(2分)
得 A=22499. 06m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