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答案】 D
2、“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3、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答案】 D
4、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些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保护性知识
【答案】 B
5、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答案】 C
6、下列不属于新的课程结构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答案】 C
7、李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李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答案】 B
8、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 C
9、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补充
【答案】 C
10、 小红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爱好广泛。这是在形容兴趣的( )。
A.稳定性
B.效能性
C.倾向性
D.广阔性
【答案】 D
11、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坚持“循序渐进”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发展学生个性
【答案】 D
12、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
【答案】 C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答案】 D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答案】 D
15、 下面是某实验小学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
A.定量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定性评价
【答案】 C
16、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答案】 A
17、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进行评估
B.作出分析
C.作出判断
D.作出决策
【答案】 D
18、小明性格内向,不敢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他鼓起勇气和同学交流时,教师立刻对他给予表扬。教师采用的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
【答案】 A
19、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 B
20、 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答案】 C
2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22、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沟通
B.升学率
C.学生发展
D.学校绩效
【答案】 D
23、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 D
24、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答案】 C
25、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答案】 B
26、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观主要是归因于( )
A.内部、稳定的因素
B.内部、可控的因素
C.内部、不可控的因素
D.外部、可控的因素
【答案】 B
27、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 C
2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蝴蝶效应
B.鲶鱼效应
C.马太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 D
29、 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 )。
A.教务行政管理
B.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C.教学工作管理
D.总务工作管理
【答案】 C
30、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D
3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32、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 D
3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答案】 A
34、集体备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如存在意见分歧,应首先遵从( )。
A.教材编排
B.课程标准
C.名师经验
D.教学指导
【答案】 B
35、 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 )。
A.班集体纪律
B.班集体舆论
C.班集体活动
D.班干部
【答案】 B
36、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
A.教育的性质
B.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教育的服务方向
D.教育目的
【答案】 D
3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 C
38、教师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一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导向原则
C.疏导原则
D.启发原则
【答案】 C
39、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教学过程不包括( )。
A.导入环节
B.讲授环节
C.巩固环节
D.设计教学重难点
【答案】 D
40、研究表明,小学( )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4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B
42、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学生问的各色各样的问题倍感迷茫.比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叶子为什么是绿的”“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由此可知,王老师欠缺的是( )。
A.主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答案】 D
43、 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 )。
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
【答案】 A
44、“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 A
45、 杨老师在教授生字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画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个案研究法
【答案】 B
4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答案】 D
47、教育活动的出发和归宿是( )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答案】 B
48、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49、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 )
A.专业教师的出现
B.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学校的出现
D.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答案】 C
50、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20%
B.40%
C.60%
D.80%
【答案】 C
51、 建立学生档案的基本步骤是( )。
A.整理—收集—鉴定—保管
B.保管—收集—鉴定—整理
C.收集—鉴定—整理—保管
D.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答案】 D
5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 B
53、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现场教学
【答案】 C
5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答案】 B
55、 人的“生命中枢”是( )。
A.前脑
B.后脑
C.脑干
D.延髓
【答案】 D
56、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因果类复句”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答案】 C
5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 C
5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答案】 C
59、“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答案】 B
60、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 )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布鲁巴奇
D.波斯纳
【答案】 C
61、下列关于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A.使溺水者仰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
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 A
6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 C
6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答案】 D
64、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 B
65、 “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是学校管理的哪一种方法( )。
A.行政指令管理方法
B.法律约束管理方法
C.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D.经济手段管理方法
【答案】 A
66、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 )阶段。
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答案】 D
6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答案】 C
68、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答案】 A
69、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居于第三层次的是()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答案】 D
70、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 D
7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答案】 C
72、 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 A
73、在小学教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单一式
B.直线式
C.活动式
D.螺旋式
【答案】 D
7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答案】 D
75、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 B
76、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答案】 B
77、节俭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答案】 A
78、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
A.个别化教学
B.情境教学
C.发现教学
D.指导教学
【答案】 A
79、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答案】 C
80、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阶段是(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答案】 C
81、下列对于课程定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是学科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设计
【答案】 D
82、 下列表述符合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A.零碎时间没有用
B.避免有挑战性的任务
C.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D.遇到困难只能靠自己
【答案】 C
83、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
B.端正态度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答案】 D
84、 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 B
85、 儿童多动症的高发年龄为( )
A.4~5岁
B.5~6岁
C.6~8岁
D.8~10岁
【答案】 D
86、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让学生背给他听,故意将“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这种课堂总结方法属于()。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答案】 C
87、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
A.性格的意志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态度特征
【答案】 D
88、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答案】 C
89、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
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答案】 B
90、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答案】 A
91、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中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法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92、 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答卷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答案】 D
93、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答案】 A
94、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这侧重培养的是( )
A.思维的独创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流畅性
D.思维的深刻性
【答案】 C
95、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这是( )推崇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答案】 A
96、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法制性
D.全民性
【答案】 B
97、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
A.松弛训练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98、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答案】 B
99、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答案】 C
100、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101、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 C
10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哪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答案】 D
103、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答案】 B
10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孟子》
【答案】 B
105、 “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 )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 D
106、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D.因材施教
【答案】 D
10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 A
10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 D
109、《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答案】 B
110、 我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开端是( )。
A.阅微草堂
B.三等公学
C.上海正蒙书院
D.南洋公学
【答案】 D
111、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通过任务分解 ,责任分工 ,协同互助 ,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 B
112、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我们一般把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答案】 D
113、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答案】 B
114、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 )。
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答案】 B
115、小明通过阅读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小明的学习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动作技能学习
【答案】 B
116、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答案】 A
117、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 B
118、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答案】 A
119、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答案】 A
120、( )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答案】 D
12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122、李老师发现以前连家庭作业都不做的小军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军见爸爸经常夸奖他学习好的姐姐,小军也想让爸爸夸奖自己才去努力学习。小军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 D
123、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 A
124、 1951年,(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赞科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答案】 C
125、研究表明,小学( )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126、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 C
12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答案】 D
128、“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句话出自《爱弥儿》,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答案】 C
129、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 ),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A.计划性
B.外显性
C.目的性
D.直接性
【答案】 A
130、张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划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个案研究法
【答案】 B
131、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体现了德育的()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导向性原则
【答案】 C
132、()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 C
133、“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 D
134、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B
135、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答案】 B
136、 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答案】 C
137、陈老师从教30余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创新。这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答案】 A
13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A
139、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答案】 A
140、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 C
141、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历史研究法
D.个案法
【答案】 C
14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答案】 D
143、教育工作者通过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检验假设的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答案】 B
14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 D
145、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殷周时期
D.原始社会
【答案】 C
146、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答案】 D
14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 C
14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D.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答案】 A
149、 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答案】 B
150、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答案】 C
15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答案】 B
152、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 A
153、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 C
154、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属于( )。
A.组建阶段
B.自主活动阶段
C.核心形成阶段
D.成熟阶段
【答案】 C
155、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其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答案】 D
156、“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 D
157、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答案】 C
158、 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答案】 A
159、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论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答案】 C
160、 “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是学校管理的哪一种方法( )。
A.行政指令管理方法
B.法律约束管理方法
C.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D.经济手段管理方法
【答案】 A
16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