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单选题(共600题)
1、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 -般统称为( )。
A.校园文化
B.教师文化
C.制度文化
D.校风文化
【答案】 C
2、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答案】 C
3、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文件
B.课程目标
C.教材
D.教科书
【答案】 B
4、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答案】 D
5、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始自于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 A
6、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答案】 C
7、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像力
【答案】 C
8、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答案】 C
9、在教师的人格中两种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想: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答案】 C
1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答案】 A
11、劳动合同的分类不包括
A.终身合同
B.固定期限合同
C.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合同
D.无固定期限合同
E.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
【答案】 A
1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C
13、()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答案】 B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答案】 D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
A.讨论法
B.用途扩散法
C.启发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 D
16、"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答案】 D
17、高血压患者参加运动时应特别注意
A.运动时特别是在用力时,应避免憋气
B.服用β受体阻断荆时,应采闻RPE(运动量表)判断运动强度
C.要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的协同作用,注意预防低血压
D.运动只是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须同时注意饮食、限盐、限酒、减肥
E.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可照常参加运动
【答案】 A
18、()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
B.态度
C.道德
D.情绪
【答案】 A
19、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A
20、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答案】 B
21、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有
A.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B.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C.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D.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E.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答案】 A
22、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的行为( )。
A.启发
B.建议
C.讲授
D.遇视
【答案】 C
2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 B
2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 )
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答案】 A
25、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5年
B.6年
C.9 年
D.12 年
【答案】 C
2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 B
27、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答案】 C
28、健康风险评估可以用于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疾病的诊断
C.人群健康管理
D.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E.评估社会或环境危险因素
【答案】 A
29、诊断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也无典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时,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 )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A.B超检查
B.X射线检查
C.多层螺旋CT
D.核磁共振
E.超声检查
【答案】 C
30、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答案】 C
31、心理发展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32、在德育内容中,关键是( )。
A.政治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想教育
【答案】 C
33、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2011-05)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
【答案】 C
34、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目的性
B.预见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答案】 C
35、学校中开展各种活动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
A.年级
B.少先队
C.小组
D.班级
【答案】 D
3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A
37、在大肠癌病人和对照组中进行血型分布的大样本调查,血型分为O/A/B/AB型,为比较病例组合对照组之间的血型分布的差异,需要采用
A.t检验
B.方差分析
C.x2检验
D.u检验
E.配对t检验
【答案】 C
38、在大肠癌病人和对照组中进行血型分布的大样本调查,血型分为O/A/B/AB型,为比较病例组合对照组之间的血型分布的差异,需要采用
A.t检验
B.方差分析
C.x2检验
D.u检验
E.配对t检验
【答案】 C
3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答案】 C
40、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A.帮助个体认识健康风险
B.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C.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D.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E.筛选高危人群
【答案】 A
41、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D
42、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 -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 )。
A.5个阶段
B.8个阶段
C.7个阶段
D.6个阶段
【答案】 B
43、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E.0~6岁
【答案】 C
44、提出需要层次的心理学学是()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马斯洛
D.班杜拉
【答案】 C
45、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像力
【答案】 C
46、教学计划是( )。
A.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B.对教学形式的整合
C.对课程设置的整合
D.对教学方法的整合
【答案】 C
47、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答案】 C
4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
A.个性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好,不偏科
【答案】 B
49、根据班杜拉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答案】 B
50、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2009-05)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答案】 C
5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2008-05)
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答案】 D
52、学校中开展各种活动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
A.年级
B.少先队
C.小组
D.班级
【答案】 D
53、心理咨询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概念,涉及的方面包括
A.心理健康咨询
B.能力咨询
C.教育辅导
D.职业指导
E.婚姻家庭咨询
【答案】 A
54、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答案】 C
55、日本学者()曾经强调:“学力是靠生活指导增长的,不彻底地进行生活指导,学力就低。”
A.松泽光雄
B.小泉又一
C.赞可夫
D.布鲁纳
E.洛克
【答案】 A
56、卫生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
A.居民个人健康档案
B.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C.社区健康档案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档案
E.常见病档案
【答案】 A
57、下列关于老年人高血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压波动小
B.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C.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D.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
E.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答案】 B
58、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答案】 C
59、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A.心理测验
B.心理分析
C.心理辅导
D.心理咨询
【答案】 A
60、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答案】 C
61、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答案】 C
62、小学德有过程的本质就是( )。
A.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B.壮公规龍个体化的过程
C.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戴个体化的对立斗争过程
【答案】 C
6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答案】 B
6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 A
6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D
66、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答案】 B
67、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 )。
A.主要途径
B.唯一途径
C.基本途径
D.重要途径
【答案】 C
68、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叫做( )。
A.群体规范
B.集体舆论
C.群体凝聚力
D.课堂纪律
【答案】 D
69、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A.教育目标
B.管理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答案】 B
70、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
B.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答案】 C
71、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没有关系
D.若有若无
【答案】 B
7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D
73、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 B
74、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评定
【答案】 B
75、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同伴影响
【答案】 B
76、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稳定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起伏现象
D.高原现象
【答案】 C
7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对象
C.教育问题
D.学生
【答案】 C
7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答案】 C
79、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答案】 A
80、在课堂上,小学生如果听得入神,可能会手托着腮帮、双眉紧锁或注释教师:如果听得高兴,就会眉开眼笑。甚至手舞足蹈。这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明显的()
A.情绪色彩
B.随惹特征
C.个别差异
D.表演意识
【答案】 A
8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答案】 C
82、“道而释,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漸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83、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抽象思维
B.联想思维
C.发散思维
D.逻辑思维
【答案】 C
84、健康教育计划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指
A.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B.宏观的、长远的
C.描述项目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D.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
E.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
【答案】 A
85、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培养各项基本能力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培养实践能力
D.实现全面发展
【答案】 B
86、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有
A.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B.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C.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D.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E.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答案】 A
87、晨会属于班会类别中( )。
A.主题班会
B.特别班会
C.常规班会
D.生活班会
【答案】 C
88、疾病筛查、普查属于
A.第二级预防
B.第三级预防
C.化学预防
D.第一级预防
E.三级预防策略
【答案】 A
89、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答案】 B
90、当代教师质量集中体现在( )
A.专业知识
B.专业素养
C.专业能力
D.人格
【答案】 B
91、不属于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的有( )
A.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B.禁烟禁酒
C.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D.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E.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答案】 B
92、 由于健康管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客户在购买服务前以及整个交易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这种忧虑情绪有时被称作“认知分歧”,健康服务提供者的必要工作是
A.缓解客户焦虑情绪
B.教育客户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C.在客户做出购买决定后,立即强化客户的信心
D.提供担保
E.降价优惠
【答案】 A
93、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
A.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B.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C.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D.制定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计划
E.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答案】 A
94、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C.专家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答案】 C
9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
A.自我中心
B.不可逆
C.守恒:
D.不守恒
【答案】 C
96、技能是一种( )。
A.智力
B.行为方式
C.才能
D.能力
【答案】 B
9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D
98、下列关于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A.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
B.健康风险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C.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估计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D.健康风险评估和临床诊断的目的相同
E.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用发生概率或评分等级的方式表示
【答案】 D
99、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认知道德
B.他律道德
C.权威道德
D.自律道德
【答案】 B
100、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答案】 C
10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
A.3、4 岁?11、12 岁
B.5、6 岁?11、12 岁
C.6、7 岁?11、12 岁
D.5、6 岁?12、13 岁
【答案】 B
102、“知是行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答案】 A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加大对危害中药材质量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拘留
A.5日以上10日以下
B.5日以上15日以下
C.10日以上15日以下
D.10日以上30日以下
E.5日以上30日以下
【答案】 B
104、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担心害怕、甚至惶恐显得很不安,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症
C.学习困难综合征
D.儿童厌学症
【答案】 A
105、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 B
106、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 B
10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做出决策
D.进行评估
【答案】 C
108、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经济制度
【答案】 A
109、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的理论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D
110、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 A
111、下列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B.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
C.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D.按照本国历史进行文化选择
【答案】 D
11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个性的培养
B.创新精神的培养
C.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11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A.1904 年
B.1922 年
C.1949 年
D.1986 年
【答案】 A
114、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在()。
A.1901 年
B.1903 年
C.1904 年
D.1905 年
【答案】 D
11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 A
11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斯宾塞
【答案】 A
117、“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C
1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运用知识
C.巩固知识
D.领会知识
【答案】 D
119、一级预防属于( )
A.定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临床前期预防
D.初始预防
E.临床预防
【答案】 B
120、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A.有直接影响
B.有间接影响
C.没有影响
D.有一定影响
【答案】 A
121、对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课程标准
C.小学教学计划
D.社会公德
【答案】 A
122、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123、()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
A.成熟
B.发展
C.成长
D.生长
【答案】 A
124、属于癌症早期征兆的是
A.出现便血
B.皮肤伤口经久不愈
C.非哺乳期的妇女乳头溢液
D.肢体麻木
E.疣或黑痣增大或破溃,变色或隆起
【答案】 A
125、计算体重指数时,需要以下哪些数据《》()《》()
A.性别
B.年龄
C.身高
D.体重
E.籍贯
【答案】 C
126、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添加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
A.动机
B.需要
C.强化
D.诱因
【答案】 C
127、教师自己检查教学质量依据是( )
A.教学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
D.关爱学生
【答案】 B
128、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答案】 C
129、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是指()。
A.多元教育
B.终身教育
C.民主教育
D.全民教育
【答案】 D
130、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
A.创造性
B.长期累积性
C.艺术性
D.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答案】 D
131、通过角色训练增加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运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训练方法称之为()。
A.自我抑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答案】 B
132、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答案】 A
13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由()构成的。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 B
134、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经验泛化说
D.相同要素说
【答案】 D
135、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
A.位置记忆法
B.编简
C.谐音联想法
D.语义联想
【答案】 B
136、学校的活动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来说起()。
A.基础性的作用
B.决定性的作用
C.特殊性的作用
D.间接性的作用
【答案】 B
137、不属于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的有( )
A.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B.禁烟禁酒
C.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D.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E.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答案】 B
138、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的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 B
139、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 B
140、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是
A.市场需要是健康管理行业兴起的基础
B.理念先进,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C.专业人员匮乏
D.市场稳定,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统和运营模式
E.市场混乱,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建立
【答案】 A
14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答案】 D
142、教师( )的流畅性与他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A.记忆
B.思维
C.想像
D.观察
【答案】 B
14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答案】 D
144、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 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答案】 C
145、奠定班级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B
146、以科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有意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147、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和“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生活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A.杜威
B.凯洛夫
C.陶行知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A
148、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
B.学生自愿选择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D.课程计划
【答案】 C
149、A型行为类型人的表现包括
A.长期处于孤独、抑郁和失望情景
B.为争取成就而努力奋斗的人
C.有竞争性
D.有时间紧迫感
E.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答案】 B
15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
B.14
C.12
D.9
【答案】 D
151、有关“营养”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身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并构建身体组织器官的生物过程
B.指身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并构建身体组织器官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C.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D.指身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并构建身体组织器官和满足生理和活动需要的过程
E.指身体利用三大宏量营养素产能的整个过程
【答案】 D
152、下列各项中,不利于钙吸收的是
A.脂肪
B.草酸盐、植酸盐
C.纤维素
D.乳糖
E.蛋白质
【答案】 A
153、狭义的德育指的是()。
A.社会德育
B.学校德育
C.家庭德育
D.社区德育
【答案】 B
154、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答案】 C
155、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
15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答案】 A
157、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学堂。
A.孟子
B.盛宣怀
C.荀子
D.庄子
E.朱熹
【答案】 B
158、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
D.团队活动
【答案】 B
15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工作单位
【答案】 C
160、制约学校课程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知识、教师
B.学校、知识。牲
C.社会、知识、儿童
D.家庭、教师、儿童
【答案】 C
161、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A.提纲
B.课文
C.目录
D.习题
【答案】 B
16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答案】 D
163、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A.因人而异
B.记入医学档案
C.针对性的内容
D.如实收集相关信息
E.定期和不定期记录
【答案】 D
164、老师两次用两份不同的试验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前后两次测验的分数基本相同,这种稳定性称为(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答案】 B
16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答案】 A
16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答案】 A
16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答案】 B
168、我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学校,是在哪个朝代?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A
169、在小学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