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答案】 C
2、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答案】 B
3、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 A
4、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答案】 C
5、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赵老师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能.尝试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且把授课过程录制下来,便于自己课下分析、总结,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方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
A.微格教学
B.教学反思
C.观摩教学
D.说课
【答案】 A
6、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C
7、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周围的人际关系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答案】 B
8、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答案】 B
9、(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A.教学评价
B.教学测量
C.课程评价
D.教学模式
【答案】 A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 )
A.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Done mostly at the end of a learning period
C.Mainly for tes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
D.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答案】 D
11、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理解问题一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查假设
【答案】 A
12、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答案】 C
13、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 D
14、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1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 )。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体活动
D.社会活动
【答案】 A
1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答案】 C
17、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答案】 D
18、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其所教知识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D.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19、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 D
20、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体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2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答案】 C
22、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
A.讽刺
B.助产术
C.定义
D.归纳
【答案】 B
23、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24、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 D
25、小学生常常因为好奇而玩弄明火,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26、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答案】 B
27、 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 )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 A
28、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答案】 D
29、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社会化
B.个性化
C.民主化
D.多元化
【答案】 A
30、以下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 )
A.家用电器的外壳可任接火线、零线或接地
B.检修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断开零线或火线均可
C.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中检修电路
D.擦干的手可以直接触摸火线
【答案】 C
31、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答案】 A
32、“班级”一词最早是由()提出的。
A.埃拉斯莫斯
B.杰克逊
C.德鲁克
D.夸美纽斯
【答案】 A
33、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等。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A
34、初入学的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为( )
A.有选择性但不分化
B.既无选择性又无分化
C.既有选择性又有分化
D.无选择性但又分化
【答案】 B
35、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产物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 B
36、《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都是指()
A.教师
B.学校
C.私塾
D.六艺
【答案】 B
37、Cooper ative learning emphasizes on( )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solely responsibility
B.teachers' responsibility
C.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D.team responsibility
【答案】 C
38、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答案】 B
39、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亚杰
B.洛伦兹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B
4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是( )。
A.服从
B.模仿
C.从众
D.顺从
【答案】 C
4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 B
42、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43、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答案】 A
44、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
A.理解技能和应用技能
B.操作技能和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和应用技能
【答案】 C
45、陈述性知识掌握的高级形式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 D
4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答案】 A
47、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答案】 B
48、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
49、 好奇心和成就感属于情感中的(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荣誉感
【答案】 C
50、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B
51、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 B
52、“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 D
53、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
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
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
【答案】 C
5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激励
B.情感交流
C.信息传递
D.沟通
【答案】 D
55、 我国学者按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接受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 D
56、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答案】 B
57、 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C
58、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答案】 B
59、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答案】 A
60、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答案】 C
6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答案】 D
62、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读写能力的培养
B.听说能力的培养
C.创新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答案】 C
63、(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A.操行评定
B.成绩评定
C.素质评定
D.道德评定
【答案】 A
64、 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D
65、“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赞科夫
C.巴班斯基
D.布鲁纳
【答案】 B
66、教学应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答案】 C
67、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案】 D
68、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 D
69、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D
70、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A.教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内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学方法最优化
【答案】 C
71、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案】 C
72、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A.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
【答案】 C
73、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D
74、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答案】 B
7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 C
7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的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的概念,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 B
7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 B
7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79、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 D
80、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案】 D
81、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答案】 C
8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D
83、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答案】 C
84、 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 )学习理论的观点。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信息加工
D.联结主义
【答案】 B
85、某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知
【答案】 B
86、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案
D.教科书
【答案】 B
8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 A
88、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答案】 C
89、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C
90、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答案】 B
91、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D
92、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答案】 A
93、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列哪些不属于培养阅读能力的方式( )
A.精读和略读
B.快速阅读
C.书面及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
D.认读
【答案】 D
94、 陈老师是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当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D.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答案】 B
95、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大类,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答案】 D
96、某生物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家鸽骨骼标本,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他们不能见到的现象( )
A.有十分发达的龙骨哭
B.头骨薄而轻
C.后肢部位的长骨中空,充满空气
D.有长而分节的尾骨
【答案】 D
97、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98、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答案】 D
99、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 D
10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 A
10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102、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答案】 C
103、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答案】 A
104、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情绪
B.兴趣
C.气质
D.思维
【答案】 D
10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106、 杨老师在教授生字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画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个案研究法
【答案】 B
107、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的措施。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让学生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答案】 D
10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09、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答案】 B
110、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A.识是情感的基础
B.感是认识的基础
C.识是意志的基础
D.志是情感的基础
【答案】 A
111、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答案】 C
112、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 B
113、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答案】 A
114、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答案】 D
115、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症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 B
11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答案】 D
117、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118、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答案】 B
119、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案】 D
120、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答案】 C
121、 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答案】 B
12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教师教得好
C.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上课
【答案】 D
123、“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D
124、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125、“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
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答案】 D
126、“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 A
12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
B.科学本位
C.伦理本位
D.社会本位
【答案】 D
128、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答案】 B
129、人的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13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
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答案】 A
131、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C
132、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演示法
C.实习法
D.实验法
【答案】 A
133、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
134、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是(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答案】 A
135、作为一种常用的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局限在于( )。
A.难以呈现系统科学知识
B.难以控制教学时间
C.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答案】 D
136、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C.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D.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答案】 A
137、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
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A
138、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5~11
B.6~12
C.5~12
D.7~12
【答案】 B
139、 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 )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
B.趣味性
C.实践性
D.自主性
【答案】 A
14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141、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C
14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答案】 D
143、老师建立了记录学生学习成就,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续表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档案袋,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C
14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 C
145、把一个小球轻轻放人盛满水的杯子里,溢出了50g水,则小球的质量( )
A.一定等于50g
B.一定大于50g
C.大于或等于50g
D.小于或等于50g
【答案】 C
146、 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 D
147、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雨水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他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现场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演示教学法
D.示范教学法
【答案】 B
148、李老师在学生晓敏的评价表上这样写道“该生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李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 C
149、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 B
150、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 )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答案】 B
151、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地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
A.条件反射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答案】 B
152、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答案】 C
153、 吴老师任某班主任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建立学生档案,依此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吴老师的成长阶段属于( )。
A.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