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六-课时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07018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六-课时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六-课时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六 课时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全面版)资料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课时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政治影响是 (  )。 A.是希腊城邦民主传统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C.是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根源 D.有利于同外部世界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2.公元前8世纪起,古希腊城邦兴起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政体类型。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 A.殖民扩张,崇尚武力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D.平等邻邦,睦邻友好 答案 B 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形态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是其决定因素。 答案 A 4.关于右图中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们中有一位可能是妇女 B.他们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C.他们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D.他们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解析 图中人物是古希腊公民,而只有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才有公民资格。故A项是错误的。 答案 A 5.“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古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C.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提高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解析 民主制度下,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这是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如公民大会的定期召开,公民相对积极地参与等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答案 C 6.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古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 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 统一,疆域辽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和中国地理环境的比较,古希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 ,故D项叙述符合题意。 答案 D B组(能力题) 7.“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促使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性格 B.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 D.地理环境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大海”,可知说的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8.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 (  )。 A.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B.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C.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D.这里的“人”指城邦中的男子 解析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故A、B、C三项正确;人指公民,只有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才有公民资格,故D项错误。 答案 D 9.“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名言表明 (  )。 A.男人要承担起管理 的重任 B.古希腊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C.政治是男人的生命 D.所有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炼,材料信息表明,伯里克利对不关心 政治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挖苦,旨在鼓励人民积极参政议政。 答案 B 10.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答案 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柏拉图 材料二 城邦不论是何种类型,其最高权力属于公民集体,公民集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 ——(俄国)弗罗洛夫 (1)结合材料一,指出海洋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希腊城邦具有何种特征?(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古希腊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6分) 答案 (1)海洋环境是希腊文明产生的重要的自然条件。 (2)公民集体自治。 (3)①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古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内涵,因而提供了文明产生的独特经济、文化条件。 ②城邦制度长期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希腊文明,尤其是公民自治的传统成为文明产生的重要政治条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 第Ⅰ卷(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40题,计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2、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3、下列辐射的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一组是 (  ) A、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B、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5、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6、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图1),A、B、C、D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 8、下图(图2)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 图2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9、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0、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亚洲大陆上高压产生的时空条件是 (  ) A、冬季,北美大陆 B、7月,北大西洋 C、夏季,北太平洋  D、1月,亚欧大陆 12、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受 (  ) A、夏季风的影响 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 D、信风的影响 1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台风的影响 B、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图3),据此回答14-16题: 甲 乙 丙 丁 图3 14、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5、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  ) A、北京 B、罗马 C、纽约 D、伦敦 图4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17、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与⑤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18、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②点附近时,江阴的盛行风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9、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 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黄敏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0-24题: 20、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22、此日记记录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5-9月 D、12-3月 23、此日记记录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24、此时,江阴盛行 (  ) A、西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25、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  ) A、过境后天气转阴 B、过境时伴有云雨 C、降水多在锋前 D、过境后气压升高 26、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7、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地壳下降运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8、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 A、吸收大量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29、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B、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C、太阳黑子增多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30、下列措施对江阴城市热岛环流的减缓作用最小的是 (  ) A、城区兴澄钢铁等大型热力企业外迁 B、加大对城区绿地的护养投入 C、拓宽道路,鼓励开私家车上班以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D、提倡市民家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5 31、读图(图5),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B点和D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高 ① ② ③ ④ 图6 32、下图(图6)中的等压面分布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7 33、当太阳直射点如图(图7)A所示时, 下列关于江阴说法正确的是 (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高温多雨 D、以吹西北风为主 3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 A、低气压带都是高温区 B、高气压带不一定是低温区 C、东北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 低气压带空气右偏形成的 D、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都是以西南风为主 35、下列热力环流图(图8)中,画法正确的是 (  ) 图8 A、① B、② C、③ D、④ 36、河流沿岸深受地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图(图9)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 图9 A、甲岸 B、乙岸 C、丙岸 D、丁岸   读下图(图10)四幅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37-38题: ① ② ③ ④ 图10 37、图中能形成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8、图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和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9、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图11)中状态时,正是 (  ) 图11 A、看季节,应该是太平洋上高气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看季节,亚洲大陆上高气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沿海居民可以感受到温热湿润的海风 D、沿海居民可以感受到寒冷干燥的风 40、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时期的气候是由最初的冰期逐渐升温至间冰期的 B、距今约1万年的人类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C、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因素已经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已经不再起作用 D、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二、综合题(共四大题,计50分) 41、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图12),分析回答(13分): M N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3、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及A、B、C、D四个不同方位的风向图(阴影部分表示风向出现的几率)(图13),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 ② ③ ④四条等压线值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气旋、反气旋),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A、B、C、D四处的风向。 图13 (4)该地中心盛行_____________气流,其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 44、下图(图14)是某中学气象小组测得当地2月份数日的气象统计资料,读图后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2月6日-12日气压变化呈    趋势,气温变化呈     趋势。 (2)2月6日前后该地受     气团控制,2月12日前后受     气团控制。 (3)这种天天变化是由 锋过境造成的,锋面过境大致是在 日前后,该锋面过境时降水的特点是 。 P 冷气团 暖气团 图15 (4)请在以下示意图(图15)上绘制出该锋在P点处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及P点两侧气流、天气状况,并在空白框内绘制该锋的示意符号。 44、图16所示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是(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2)图中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此时江阴盛行风为________风,是由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气压中心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此时在高压地区,水平方向等温线向________(填高纬或低纬)凸出。垂直方向等压面向________凸出。 (4)图中气压中心C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这里的降水偏________,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该风是由南半球的____________越过赤道,并在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答题卷) 一、选择题(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 二、综合题 1、(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 _________(2分)  (3)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分) P 冷气团 暖气团 图15 (4)(5分) 3、(1)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分) (4)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1)________(1分) (2)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6分) (3)_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B D A A A C A D A C D A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A D B D C A B D D C B C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D BD AC BC BD BC CD BC AC BD 二、综合题 1、(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4分)  (2)垂直 指向低压(2分)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分)  (4)斜交 北 风向向右偏转(3分)  (5)N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 2、(1)下降 上升(2分)  (2)冷 暖(2分)  (3)暖 9 连续降水(3分) P 冷气团 暖气团 图15 (4)锋面、冷空气、暖空气、降水位置、符号(5分) 3、(1)④>③>②>①(1分) (2)北 气旋 气流从四种流入中心,且过A、B、C、D任意一点画出气压梯度力,发现气流的运动方向向右偏转(4分) (3)(2分) (4)上升 易出现阴雨天气(2分) 4、(1)B(1分)  (2)B D 东南 A C 气压梯度(6分)  (3)低纬 上(2分)  (4)大陆急剧增温 多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力 有关(6分)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2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材料反映了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时期社会生活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青铜器是商朝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的表现,又因商朝文字镌刻在青铜器陶范内相对于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相对比较流畅和便于书写,因此商朝司和后是同一字的一正一反两种写法给考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确;③虽然商朝文字亦是甲骨文,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毕竟是商朝的特色故应该排除这个具有较强干扰性的选项,④应该是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西汉时期,故应排除③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 2.(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7.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作品字形严谨,应该创作于秦汉时期 B.该作品字形多变,体现了“尚意”的特征 C.该作品运笔洒脱,体现了书法的实用功能 D.该作品笔法娴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该作品是宋苏轼《寒食帖》草书,选择B项。 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测试)12.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图拍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②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 4.(天津市六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9. 右图为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 它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以蓝色为主色调,表明了中国人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这一创意体现了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化特征的理解。中国讲究以人为本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文化;蓝色象征着航洋,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竞争与交流,反映了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显示出了中华文化汉纳百川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全选。 5.(2021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24.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答案】C 【解析】考察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 6.(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选项,②④项正确,第①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第③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7.(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C 【解析】②上的字体是楷体,这是不正确的;③钱币上的通宝都是以年号命名,而不以朝代命名。①是秦的半两钱;④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会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教学任务就是完成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材立意 岳麓版教材对中国古代核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以下的解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两层含义: 一、专制主义――皇权至高无上; 二、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 两层含义之间的关系,最终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它有三重组织:即皇帝高高在上,中央机构承上启下,地方组织为基础依托。 这其中始终交替着两种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第3课就是着力突破第一种矛盾。 (三)学情分析 1、本课的大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但都停留在简单的史实阶段,没有形成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2.看到本节课的课题,学生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一节枯燥的理论课,从而降低对本课的心理期待。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核心的政治制度,对其评价问题社会上一直存在着或无限吹捧或极力蔑视的极端态度,作为中学生更是难以把握。如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科学定位是本节课难以把握而又不容回避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走近西汉初立,品味《大风》长歌 请同学们观察几幅地图,然后思考: 西周地图 秦朝地图 (1)对照西周和秦朝的地图,疆域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随着疆域的变化,两个朝代对地方管理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时间的脚步走进了西汉,在秦朝原有疆域的基础上,又迎来一个封建统一的大王朝。(视频播放大风歌) 一曲《大风歌》真实地描绘出汉高祖刘邦初立 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品味这曲《大风歌》,感受刘邦此时的心境,找出困扰他的主要困惑。 面对日益扩大的疆域和国土,如何守四方,换言之,即如何实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不仅是摆在刘邦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中国历代统治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西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讨论探究:破解王国问题,感悟政治智慧 探究路标 1、西汉初年,对地方采取什么管理制度?采取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郡国并行制度。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结果造成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威胁了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