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JOA+腰椎JOA 评分表格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正式版颈椎JOA评分1运动(8分)评分A. 上肢运动功能(4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能持勺,但不能持筷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正常01234B下肢运动功能(4分)不能行走;即使在平地行走也需用支持物;在平地行走可不用支持物,但上楼时需用;平地或上楼行走不用支持物,但下肢不灵活;正常。012342. 感觉(6分)A上肢有明显感觉障碍有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正常012B.下肢有明显感觉障碍有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正常012C.躯干有明显感觉障碍;有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正常。0123膀胱功能(3分)尿潴留;高度排尿困难,尿费力,尿
2、失禁或淋漓轻度排尿困难,尿频,尿踌躇正常0123总分说明:术后改善率((术后平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 X100%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腰椎JOA评分1主观症状(9分)评分A.下腰背痛a无任何疼痛b偶尔轻微疼痛c频发的轻微疼痛或偶发严重疼痛d频发或持续的严重疼痛3210B.腿痛兼/或麻刺痛a无任何疼痛b偶尔的轻微疼痛c偶尔的轻微疼痛或偶发严重疼痛d 频发或持续的严重疼痛3210C.步态a正常b即使感肌肉无力,也可步行超过500米c步行小于5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d步行小于1
3、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32102.临床体征(6分)A.直腿抬高试验(包括加强实验)正常30度-70度30度210B.感觉障碍无轻度障碍明显障碍210C.运动障碍正常(肌力5级)轻度无力(肌力4级)明显无力(肌力0-3级)2103日常活动受限度(ADL)(14分)A.平卧翻身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B.站立(大约1小时)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c.洗漱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d.前屈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e.坐位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f.举重物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g.行走正常轻度受限明显受限2104膀胱功能(-6-0分)a正常b轻度受限c明显受限(尿失留,尿失禁)0-
4、3-6总分说明:满分29分 =75%,优; 5074,良; 2549,中; 024,差。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初期评定 中期评定表 出院前评定姓名:刘梅英性别:女年龄:55岁住院号:80397829床号:45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项目评分标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自觉症状(9分)1腰痛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2.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3.步行后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正常3
5、分步行500米以上2分步行500米以内1分步行100米以内0分临床检查(9分)1。直腿抬高试验正常3分30702分小于301分2.感觉正常3分轻度感觉障碍2分明显感觉障碍1分3.肌力正常达5级3分轻度肌力减弱可达4级2分重度肌力减弱在3级一下1分日常生活动作(14分)1.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2。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3.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4.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5。长时间坐位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6。持或上举重物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7。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正常0
6、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间延长)-3分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禁)6分尿闭9分总 分存在问题: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康复目标: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2、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计划:1
7、康复科常规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康复治疗师:郭路群日期: 2016-0220腰椎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科室: 姓名: 得分: 程序内容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准备10分医生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2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患者准备:1、了解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2、向病人介绍穿刺目的及其并发症,取
8、得配合,签署腰椎穿刺术同意书;3、询问有无药物(特别是局麻药)过敏史;查看血凝常规、血常规化验结果;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用物准备:1、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无菌镊子1把(浸泡在消毒液中)2。5%碘酒、70碘酒、无菌棉签、敷罐1只(内盛纱布、棉球)胶布、弯盘1只、治疗巾及橡皮巾各1条、砂轮、止血钳、止血带.2、无菌腰椎穿刺包.内有腰椎穿刺针、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1把、洞巾、纱布、棉球、试管2个。3、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弯盘、鞘内注射药物、酒精灯、火柴、按需要准备培养管12个。4缺一项扣1分体位及 穿刺部位15分(计时开始)1、安置合适体位:病人侧卧硬板床
9、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用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2、确定穿刺部位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两侧髂脊连线的脊棘线为第3腰椎间隙。15体位安置不当扣5分穿刺部位定位不清扣5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5分消毒及局部麻醉15分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
10、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消毒不规范扣2分消毒范围不够扣2分无菌操作污染者扣3分污染后未更换无菌物品扣5分消毒及局部麻醉15分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15抽麻药前不核对扣2分;推麻药前不回抽扣4分一项不合要
11、求扣4分腰椎穿刺40分1、术者持腰椎穿刺针(套上针芯),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6cm(儿童23cm)深度时,或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头已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此时让病人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双下肢和头部略伸展,接上压力管,可见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可见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2、穿刺过程,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并协助抢救。3、需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压颈试验)。即于测定初压后压迫病人一侧颈静脉秒,进行观察判断。
12、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倍,解除压迫后,在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4、接取脑脊液35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需作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经过酒精火焰灭菌,接取脑脊液,然后管口及棉塞再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盖上棉塞。如需作鞘内注射时将药液缓慢注入。40未检查穿刺针扣4分手法不正确扣2分穿刺失败扣15分穿刺针有移位扣5分一项不合要求扣4分终末质量10分1、术毕套入针芯,拔出腰椎穿刺针,针孔以碘酒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
13、定,1周内勿沾湿穿刺处。2、清理床单及用物,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10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口试10分穿刺后使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颅压高者平卧1224小时,继续观察病人情况及有无头痛、恶心,腰痛等反应.防止低压性头痛,主因穿刺针过粗或过早起床或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所引起。病人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缓解,经13天可消失,长者可达70天。一旦发生,病人应平卧,多饮用盐水,或静脉点滴生理盐水5001000ml,或加垂体后叶素,以促进脑脊液的分泌。颅压增高者,不宜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穿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禁止穿刺
14、以免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衡释,注射应极缓慢。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不等大、意识不清、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向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12ml),静泳注射20%甘露醇250ml。有躁动不安和不能合作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需有专人辅助。10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主考者签字 考核日期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适应证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作其它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刺
15、激性脑脊液可关轻临床症状。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二、禁忌证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三、术前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无菌镊子1把(浸泡在消毒液中)2。5%碘酒、70%碘酒、无菌棉签、敷罐1只(内盛纱布、棉球)胶布、弯盘1只、治疗巾及橡皮巾各1条、砂轮、止血钳、止血带。无菌腰椎穿刺包.内有腰椎穿刺针、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1把、洞巾、纱布、棉球、试管2个。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弯盘、鞘内注射药物、酒精灯、火柴、按需要准备培养管12个。四、操作流程: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
16、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用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穿刺时协助病人固定姿势,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两侧髂脊连线的脊棘线为第3腰椎间隙。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术者持腰椎穿刺针(套上针芯),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6cm(儿童23cm)深度时,或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头已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此时让病人全身放松,
17、平静呼吸,双下肢和头部略伸展,接上压力管,可见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可见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穿刺过程,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并协助抢救.需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压颈试验)。即于测定初压后压迫病人一侧颈静脉秒,进行观察判断.、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倍,解除压迫后,在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后又缓慢下
18、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接取脑脊液35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需作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经过酒精火焰灭菌,接取脑脊液,然后管口及棉塞再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盖上棉塞.如需作鞘内注射时将药液缓慢注入。术毕套入针芯,拔出腰椎穿刺针,针孔以碘酒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1周内勿沾湿穿刺处。清理床单及用物,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五、注意事项:穿刺后使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颅压高者平卧1224小时,继续观察病人情况及有无头痛、恶心,腰痛等反应。防止低压性头痛,主因穿刺针过粗或过早起床或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所引起。病人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缓解,经13天可消失,长者可达70天。一旦发生,病人应平卧,多饮用盐水,或静脉点滴生理盐水5001000ml,或加垂体后叶素,以促进脑脊液的分泌。颅压增高者,不宜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穿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禁止穿刺,以免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衡释,注射应极缓慢。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不等大、意识不清、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向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12ml),静泳注射20%甘露醇250ml。有躁动不安和不能合作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需有专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