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同步练习(全面版)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有( )
①土地 ②化肥 ③水 ④水能 ⑤阳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选D。化肥不属于自然资源,其他自然资源中,水能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不相关。
2.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土地、水、草原
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解析】选B。石油、煤炭、铀矿、天然气、铁矿属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2009年10月13日,中国总理与俄罗斯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俄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签署了中俄天然气合作路线图,定于2021年至2021年向中国供气。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天然气属于自然资源中的( )
A.大气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4.关于该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用一点就少一点
C.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D.要注意保护和培育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是可以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能源资源。第4题,该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能培育更新。
读我国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表,回答5、6题。
5.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6.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主要原因
是( )
A.资源种类太少 B.资源总量太少
C.人口数量太多 D.经济发展快,消耗大
【解析】5选C,6选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自然资源占世界人均值的比重,其中表示水资源的是( )
【解析】选C。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8.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
C.保持不变 D.迅速增加
【解析】选A。从目前的自然资源现状来看:总量基本不变,人口还在增长,破坏、浪费严重,导致人均资源的占有量持续减少。
9.下列不属于共同打造上海“绿色世博会”理念的是( )
A.世博会期间多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B.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C.购买含1吨碳排放指标的“绿色出行看世博”微型交通卡
D.对上海主要古迹旅游景点进行修缮
【解析】选D。“绿色”即环保无污染。对景点的修缮不属于此理念。
10.(2021·徐州模拟)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解析】选D。从图文资料中可以看出,《手下留情》告诉我们: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保护了人类的家园。
二、综合题
11.(2021·贵州黔东南州)读图回答问题。
(1)B、D产品主要由哪些自然资源制造而成?
B:__________资源,D:_______资源。
(2)图中物品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3)如果对制造A的自然资源利用不当,你认为会出现哪种后果?
【解析】第(1)题,图片展示了不同自然资源的利用形式。A、B、C、D在自然界的原始状态分别主要为水资源、铁矿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第(2)题,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根据这一概念可判断A、D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第(3)题,如果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可导致污染、浪费、不足等后果。
答案:(1)矿产(铁矿) 森林 (2)A D
(3)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不足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问题。
(2)造成材料二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小明认为,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今后不会出现资源危机,小强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帮小强说出理由①_____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了人口增长消耗大量资源,资源减少。第(2)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不足。第(3)题,今后我国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答案:(1)人口与资源
(2)人口多
(3)人口增长,人均资源继续减少 资源浪费、破坏严重
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增加(任选两条)
“贺卡”的背后是什么?
(1)对全班同学进行简单调查,填写下表:
(2)每个同学填出上面的表格,统计全班每位同学平均一年收到贺卡的数量_____,送出贺卡的数量_____。
(3)以所在班级同学收到贺卡的平均数计算全校一年收到的贺卡数量_________。
(4)按上述方法计算,全国初中在校生(约5 700万)一年收到的贺卡数量___________。
(5)按每制作4 000张贺卡相当于砍伐一棵树计算,全国初中生一年收到的贺卡就相当于砍伐多少棵树?_________。
(6)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此题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熟悉的行为进行深思,通过统计、计算,得出结论,制作贺卡需要砍伐大量的森林资源,贺卡的背后意味着大量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非可再生资源用完了就没有了,必须节约使用;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可以无节制地使用。这种观点对吗?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不合理,遭到破坏或污染,或者被开采的速度比自身的再生速度快,它们就会短缺、枯竭。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B.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分析各种资源的能力。A中包含海底石油等矿产,C中包含太阳能、水能等,D中包含地下水等,所以这三项均不正确。
3.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资源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
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要合理利用
D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在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由于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均占有量将相对减少的一面,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4.关于我国水资源基本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
B.我国人口多,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C.在我国所有的河流中,淮河最缺水
D.我国80%的地表径流量集中在南方地区
D点拨: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当前在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充分合理,需要加强规划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也是这样。我国河流的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足20%,选项B不正确;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淮河并不是最缺水的河流。
5.请对下面的几种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并且说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答案: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降低回收成本,从而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使用一次性用品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的负担,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少送一张贺卡拯救不了一棵树,但是如果13亿每人少送一张贺卡,那该能拯救多少棵树!拯救多少物种!没有贺卡,我们也能交流感情,如果一定要送,不妨自己利用废旧纸张或卡片动手做一张。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举手之劳的小事,但乘以13亿人就是天大的事。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6.下列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生日贺卡既便宜又有利于交流感情,应大力提倡
B.一次性纸杯干净卫生,还方便,可以提倡使用
C.应尽量少吃烧烤,既破坏林木又污染环境
D.游人登上长城后,在城墙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耕地 B.石油 C.阳光 D.河水
2.我国的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三位的有( )
A.森林资源 B.耕地资源
C.河川年径流量 D.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
3.我国的人均资源不足世界人均值三分之一的是( )
A.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B.人均耕地占有量
C.人均土地占有量 D.人均森林占有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资源大国,没有资源使用压力
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我国的自然资源大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
D.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5.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6.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 水稻 煤炭 B.耕地 淡水 铁矿石
C.石油 闪电 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 草地 噪声
7.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A点拨:可再生资源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但是如果遭到破坏或污染就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8.煤炭、石油、水能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都不是新能源 D.都是易污染的能源
C点拨:只要弄清楚各种能源的归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也是洁净能源;煤和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是有污染的能源。它们都是近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而不是新能源。
9.再生资源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
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 D.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
D点拨: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是有条件的。所以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珍惜,而且要合理地开发利用。
2006年5月15日英国《卫报》报道:中国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毁坏数万平方千米的森林。这对于缺林少木的中国来说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倡议不再使用一次
性筷子。据此完成10~11题。
10.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意义是( )
①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②防止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点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浪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破坏又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我们要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资源和环境。
11.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切实可行的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平原地区一律植树
C.大量进口木材 D.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12.读图,回答:
(1)上图中的物品为 消费品。
(2)就图中现象,你是如何评价的?
(3)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1)一次性(2)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3)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大众不购买,来共同保护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球30年后苦不堪言——一到 2030年左右,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人们向大自然巧取豪夺,许多物种灭绝;某些矿产枯竭;全球一半以上的 严重缺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可怜的地球还要养活20亿的新增人口。
材料二 漫画“愁”。
(1)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2)请综合以上材料,用简短的语句设计203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1)例如:30年后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地球为什么会发愁?等。(合理即可)(2)①为了生存,让我们都呵护地球吧!②关爱地球,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言之有理即可)
14.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总也流不完;庄稼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地种和收。由此可见,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你认为上述说法正确吗?试举例说明。
不正确。因为可再生资源如果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利用不合理,短时间也不会更新、再生和循环使用。如黄土高原原来是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的地方,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如今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的沟谷,生产力明显下降,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原有的自然状态。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
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
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2.七大洲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台湾岛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朝鲜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
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称:
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
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3)七大洲的分布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注: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4.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
黄海
海峡
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
台湾海峡
(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由大小为: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本节选择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特点及界线、大洲、大陆等概念。读图分析主要考查大
洲、大洋及界线在图上填出。此外,经纬网图、气候。资源等章节都能捎带考查本节内容
【例1】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跨纬度最广的是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七大洲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南极点位于南极洲,所有的经线都要经过南极点,也就是南极洲要跨所有的经度,它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自南端到北端所跨纬度在七大洲中最多,所以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
答案:南极洲 亚洲
金钥匙: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极点附近,跨360度。
【例2】一架飞机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起飞,沿北回线向西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分布不多重复。解本题还应注意本题的已知条件,即从广州出发,沿北回归线,向西环绕一周,所经大洋和大洲等注意大洲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其岛屿部分。
答案:依次为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钥匙: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必须以分布图为依据。这样形式的题,必须头脑中形成它们的空间分布,才依据要求逐步解决。
典型例题剖析
【例1】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依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解本题的关键是亚、欧、北美三大洲都濒临的大洋是哪一个?此题易错选B大西洋。而濒临大西洋的只有欧洲和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只有亚洲和北美洲,濒临印度洋的只有亚洲。
答案:D
金钥匙:换角度来考虑,多方位去观察。
【例2】 读图2.1-9,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 、 、 、 ,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 。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
说这四个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大洲和大陆是有区别的,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大陆和它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赤道虽然穿过亚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过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而是穿过亚洲和大洋洲岛屿。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答案: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南美大陆 非洲大陆
【例3】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2.1-10所示)回答:
(1)填写出下列名称:
大洲:A ,B ,C 。
大洋:D ,E ,F 。
(2)写出大洲分界线名称:
山脉:a ,e 。
河流:b 。
运河:f ,g 。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读图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在两半球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并能识别各大洲轮廓和面积的大小。为便于掌握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把大洲的分布落实到半球上,如南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欧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太平洋介于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呈近圆形;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向南敞开;北冰洋在亚、欧、北美之间,面积最小。
答案:(1)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2)乌拉尔山 大高加索山 乌拉尔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创新例题点拔
【例】读图2.1-11,回答:
(1)A 洲,B 洲,C 洲,D 洲。
(2)E 洋,F 洋,G 洋。
(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大陆的轮廓和附近的岛屿,大洋的宽度、地球的方向来综合判断。
答案:(1)南美 非 大洋 南极 (2)大西 印度 太平 (3)顺时针标
金钥匙:我们一般所看到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多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在这样的地图上,相信很多同学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大洲和大洋。但换个角度,如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南北半球图上,有些大陆和大洋的形状不完整,且由于绘图方法的不同导致熟悉的轮廓发生变形,这时再去分辨大洋和大洲就增加了难度,所以平时要习惯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观察、分析地理事物。
学用方法指导
1.从本章开始学习世界地理,在学习中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名称及空间分布知识。
如何准确、牢固地记忆众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读图进行形象记忆,以逐渐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2.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美大陆、亚欧大陆
欧洲、北美洲
北冰洋
全部位于南半球
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亚洲、非洲
大洋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非洲
印度洋
全部位于西半球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
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
2.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
3.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4.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 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6.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7.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非 洲 C.欧洲 D.南美洲
10.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
12.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14.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5.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16.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分界线 B.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
C.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D.是世界上开挖最早的人工河
17.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8.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1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21.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22.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23.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
A.各占1/2 B.2/3陆地区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2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5.大陆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 )。
A.岛屿 B.海洋 C.海峡 D.半岛
二、填空题
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而海洋占 %。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以 和 为主。
3. 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
4. 洲、 洲、 洲和 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5.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洲和 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洲和 洲。
8.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洲和 洲。
9.世界各大洲和大洋中,跨经度范围最大的分别是 洲和 洋。
三、读图题
1.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如图2.1-12),完成下列要求:
(1)亚欧两洲之间是以 、 和 一线作为分界线。
(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 ,它也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 海峡, 海, 运河, 海。
2.读东西半球图(如图2.1-13所示)回答:
(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 。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 、
、 。
四、连线题
将下列地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连接起来:
①北美洲和南美洲 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欧洲 d.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和非洲 c.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和北美洲 d.直布罗陀海峡
⑤欧洲和非洲 e.白令海峡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21.A 22.C 23.D 24.C 25.D
二、1.29 71 2.北 海洋 陆地 3.大陆 岛屿 4.欧 亚 非 大洋 5.海峡 6.亚洲 南极洲 7.亚 北美 8.非 大洋 9.南极 北冰
三、1.(1)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2)土耳其海峡 欧
(3)苏伊士运河 (4)土耳其 地中 苏伊士 红
2.(1)非洲 大洋洲 (2)亚洲 北美洲 (3)亚洲 (4)亚洲 大洋洲 (5)南极洲 亚洲 (6)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四、①——c ②——a ③——b ④——e ⑤——d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 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 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图3.4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出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