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3 ,大小:175.24KB ,
资源ID:9995193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9951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唯嘉】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docx

1、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Agl沉淀中滴入稀H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B 2、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 A.纸笔诊断性测验 B.纸笔总结性

2、测验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3、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答案】 C 5、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

3、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6、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A.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B.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C.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D.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答案】 B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8、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

4、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作业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 A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答案】 D 10、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 A.垂直迁移 B.

5、逆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 B 11、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A.教学目标评价 B.教学手段评价 C.教学内容评价 D.学业评价 【答案】 D 12、某教师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化学翻转课堂,同时选择另一个平行班级进行化学系统授课,一个学期后进行比较验收成果。这个教师的教研方法是( )。 A.文献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答案】 D 13、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 A.1/2 B.1/3 C.2/

6、3 D.3/5 【答案】 C 14、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 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 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答案】 D 15、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⑥ 【答案】 B 16、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7、 B.教师讲、学生听 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答案】 A 17、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 A 18、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

8、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答案】 A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 ) A.太阳能海水淡化 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 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 【答案】 A 21、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 【答案】 A 22、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9、NaCl、HCl、NaOH B.Cl2、Na2S、SO2 C.HBr、CO2、CS2 D.Na2O2、H2O2、O3 【答案】 C 23、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 A 24、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成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答案】 C 25、化学教学研究的

10、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26、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 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 【答案】 C 27、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

11、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 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29、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30、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 A.

12、观察法 B.文献法 C.讨论法 D.调查法 【答案】 D 31、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 A.化学与技术 B.实验化学 C.化学反应原理 D.化学与生活 【答案】 C 32、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 【答案】 A 33、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全部正确 B.①②③⑤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答案】 C 34、下列教学目

13、标不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  )。 A.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快乐 B.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C.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D.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35、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36、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

14、HCO3是( )。 A.两性化合物 B.酸 C.碱 D.盐碱 【答案】 A 3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答案】 B 38、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

15、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 B 39、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 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 【答案】 A 40、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41、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 A.Cu2+、K+、2-、Cl- B.K+、Na+、HCO3-、NO3- C.OH-

16、CO32-、Ca2+、K+ D.Ba2+、Na+、OH-、2- 【答案】 B 42、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43、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 A 44、化学变化过程中有的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17、是( )。 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 B.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呈银白色 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溶液几乎无色 D.紫色石蕊溶液通人SO2,溶液最终变成无色 【答案】 C 45、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 【答案】 B 46、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

18、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难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答案】 C 4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答案】 B 48、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

19、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答案】 A 49、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50、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5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去超市自己带购物袋 B.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 C.利用风力发电 D.工业废水不净化直接排放 【答案】

20、 D 52、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 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 A 53、在化学教学中,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 A.感知兴趣 B.操作兴趣 C.探究兴趣 D.创造兴趣 【答案】 B 54、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乙酸乙

21、酯和乙酸钠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蒸馏、萃取、分液 D.萃取、分液、蒸馏 【答案】 B 55、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56、下列不属于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的是( )。 A.自主性 B.时代性 C.实践性 D.情境性

22、 【答案】 B 5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 D 58、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B 59、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

23、资源就是教科书 【答案】 B 60、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 B 61、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62、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 A.化学实验科学化 B.化学实验清洁化 C.化学实验微型化 D

24、化学实验简便化 【答案】 B 63、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64、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 A.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答案】 A 65、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识别 B.认同 C.发展 D.模仿操作 【答案】 D 66、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

25、是( )。 A.讨论法 B.自学 C.讲授法 D.探究法 【答案】 C 67、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B.我们周围的空气 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D.金属与金属矿物 【答案】 C 68、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答案】 A 69、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

26、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 A.归纳总结法 B.设疑探究法 C.巩固练习法 D.收集整理信息法 【答案】 B 7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

27、答案】 C 7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B 72、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 B.讲演法 C.讲解法 D.谈话法 【答案】 B 73、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8、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 A 7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 C 75、( )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 A 76、配置一定

29、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将固体Na2CO3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上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 B 77、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答案】 B 78、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

30、反应无关的是( )。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 D 79、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 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 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 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 【答案】 C 80、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A.水比硫化氢气体气体稳定 B.水的熔沸

31、点比硫化氢的高 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D.0℃,水的密度比冰大 【答案】 B 8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答案】 D 82、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8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32、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A 8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答案】 D 85、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

33、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86、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检查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 B 87、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 D 88、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A.对个别学生典型

34、进行批评警示 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 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 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 【答案】 C 89、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90、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3

35、2 mol C.3.6 mol D.2.8 mol 【答案】 B 91、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 【答案】 B 92、(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93、教育部先后于1

36、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37、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答案】 C 94、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 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 【答案】 A 95、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9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

38、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 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 【答案】 D 97、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动机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答案】 B 9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39、 D.Na202 【答案】 A 99、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100、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宏观向微观 B.由定性向定量 C.由形象到具体 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 【答案】 C 101、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 B.讲演法 C

40、讲解法 D.谈话法 【答案】 B 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 A 103、(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104、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41、 )。 A.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B.不同的知识类型有相同的学习策略 C.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 D.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 B 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答案】 A 10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

42、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107、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 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 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 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 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 【答案】 D 10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答案】 A 1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

43、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 D 110、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检索法 【答案】 B 111、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 )。

44、 A.Al2O3→Al(OH)3 B.NaNO3→NaCl C.MgO→MgCl2 D.CaCO3→Na2CO3 【答案】 C 112、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答案】 B 113、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

45、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 )的化学教学原则。 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答案】 C 1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聚: A.cbadef B.dacfbe C.badcfe D.cbadfe 【答案】 D 1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四个部分。 A.诊断建议 B.实施方法 C.实施建议 D.教材编写 【答案】

46、 C 116、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117、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答案】 C 118、

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 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答案】 D 119、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120、(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

48、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 A.常模参照 B.目标参照 C.诊断性 D.形成性 【答案】 B 121、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122、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是( )。 A.

49、社会导入 B.实验导入 C.旧知导入 D.问题导入 【答案】 B 123、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 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124、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 B 125、化学学习

50、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 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 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答案】 A 126、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 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 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 【答案】 D 127、下列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