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 A.消除敏感反响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不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与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场独立型 C.场依存型 D.沉思型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4.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没有规律 5.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
2、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这一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指导教学 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响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近因律 8.经历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心理官能的开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9.
3、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标准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0.了解操作活动的构造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称为【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构造图 12.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苛勒 D.加涅 1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
4、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5.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 A.生理的需要 B.平安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17.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 A.想像的道德情感
5、 B.情境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理性的道德情感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场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9.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0.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二、填空题: 21.罗森塔尔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6、称为____。 2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__。 23.标准化成就测验具有客观性、方案性与____。 24.训练学生对所读东西产生一个类比,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精细加工策略被称为____。 2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____与非人为的联系。 26.元认知认识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____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三个方面。 27.在学习对数运算法那么时,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属于____迁移。 28.个
7、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____的过程是问题解决。 29.态度构造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成分、____成分与行为成分。 30.观察者看到典范受到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____。 3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开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与____。 32.上完汉语拼音课后接着上英语字母课,英语字母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干扰称为 ____抑制。 3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4.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称为____型。 35.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使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__
8、__直观这样三种直观方式。 36.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处在于动作对象的____、动作进展的外显性与动作构造的展开性。 37.在学习新材料之前,为引导学生将新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先呈现比新材料概括水平高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____。 38.根据布卢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评价〞属于____目标。 39.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即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____阶段。 40.学习动机由____与学习期待等两个根本成分构成。 三、简答题: 41.原有认知构造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2.人类的学习
9、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3.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4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5.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哪些原那么? 46.简述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开展的根本特征? 四、论述题: 47.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A 6、A 7、B 8、C 9、C 10、A 11、A 12、C 13、 C 14、D 15、D 16、A 17、C 18、C 19、D 20、B 二、填空题: 21、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叫罗森塔尔效应〕 22、学习准备 23、可比性 24、生成性
10、学习 25、实质性 26、对任务的认识 27、负迁移 28、目标状态 29、情感 30、替代性强化 31、自律道德 32、倒摄 33、学与教 34、发散型 35、语言直观 36、客观性 37、先行组织者 38、认知 39、内部言语动作 40、学习需要 三、简答题: 41、原有认知构造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构造的概括水平对迁移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展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
11、个体的行为经历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历与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展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与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44、〔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那么:主体性原那么,内化性原那么,特定性原那么
12、生成性原那么,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46、中学生品德开展的根本特征:〔1〕伦理道德开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稳固;品德构造更为完善。〔2〕品德开展由动乱向成熟过渡。包括初中阶段品德开展具有动乱性;高中阶段品德开展趋向成熟。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场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开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拟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那么、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论述题: 提示: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与课
13、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拟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拟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拟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拟困难。 2、已有的知识经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历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历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根底。 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与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与效果。 第 - 8 -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