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
2、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 D )2-7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指的是 ( C )9-44 A.商业利益 B.猪栏理想 C.战争妖魔 D.社会贫困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 ( C )10-46 A.对方的见解是错误的 B.双方
3、的看法都是对的 C.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D.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 4.《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 B )13-65 A.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B.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放逐义帝而自立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 D )14-75 A.从容镇定 B.博闻强记 C.宽厚谦和 D.嫉恶如仇 6.下列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
4、是 ( A )17-85 A.《前赤壁赋》 B.《西湖七月半》 C.《都江堰》 D.《我与地坛》 7.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 C )18-93 A.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8.《马伶传》中,马伶“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的目的是 ( C )19-97 A.另谋高就 B.
5、依附权贵 C.深入生活 D.寻求庇护 9.《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 B )21-104 A.《故事新编》 B.《野草》 C.《朝花夕拾》 D.《且介亭杂文》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一句话表达了 ( D )23-114 A.对故居和祖父的怀念 B.重温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C.对“甜蜜的家”的留恋 D.对旧礼教阴魂不散的感慨 11.《我与地坛》中,作者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是为了表现
6、 ( C )27-143 A.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B.母亲的艰辛 C.对人生的各种体验 D.地坛的历史变迁 12.《蚂蚁大战》采取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这个“点”主要指的是 ( C )28-147 A.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B.在堆树根之处两只蚂蚁缠斗 C.红黑三位武士的混战 D.胡贝尔对蚂蚁大战的考察 13.《饮酒》(其五)中,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是 ( A )33-166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行路难》中,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诗句是 ( D )34-170 A.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A )36-181 A.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D.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16.柳永《八声甘州
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 C )39-189 A.时间推移 B.景物变化C.心理活动 D.世事变迁 17.《再别康桥》中,暗示西方文明的意象是 ( A )44-204 A.西天的云彩 B.夕阳中的新娘 C.软泥上的青荇 D.天上虹 18.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 A )46-211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D.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9、 19.《哦,香雪》作者对香雪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 C )52-258 A.哀叹 B.同情 C.赞美 D.担忧 20.《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 D )55-285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
10、涂均无分。 21.《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原因有 ( ADE )6-26 A.例证典型 B.善用类比 C.语势劲健 D.现身说法 E.深入浅出 22.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 CE )20-99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23.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 BE )32-162/36-181 A.《湘夫人》 B.《陌上桑》 C.《饮酒》 D.《行路难》
11、 E.《长恨歌》 24.下列对《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 ABDE )47-215 A.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B.这是一首爱情诗 C.这是一首叙事诗 D.诗歌通过一系列比喻抒情 E.诗歌表明“我”决心为爱情以及更崇高的目标献身 25.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小说的有 ( DE )54-271/55-279 A.《婴宁》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苦恼》 E.《麦琪的礼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
12、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7 笃:拘限 27.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4-14 猝:突然 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6-25 戒律:警戒和约束 29.骑皆伏日:“如大王言”13-66 伏:通“服”,指心服 30.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14-74 起事:起兵 31.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16-82 令行:政令得以施行 32.不知东方之既
13、白 17-88 既:已经 3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19-95 问:探访 34.韵友来,名妓至 20-100 韵友:风雅之友 3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49-227 幸垂:希望给予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30/32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
14、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A.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文学的文字(特别是诗歌)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例证法。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答: 不即不离:不贴近也不远离。 若隐若现:好像隐含着,又好像呈现出。 37.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6-134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
15、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答: 与都江堰形成对比,强化都江堰低调、实用的特质。
16、 B.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答: 李冰的功绩得到认可,事业得到承续。 C.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答: 为民造福。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32-165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 侧面描述。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答: 对话。 C.这里表现出
17、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坚贞。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36-181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这里抒写什么感情? 答: 唐明皇对杨贵妇的深切思念。 B.“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答: 借举止抒情。 C.指出这一段里的对偶句。 答: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4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9-232/233
18、 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艮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耶,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答: 未见其人,先问其声。 B.婴宁的个性有何特点? 答: 爱笑,呆痴。 C.媪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答: 使其改变自然天性,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促其婚嫁。 五、作文题(30分) 41.以《自强者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或议论皆可,但不可写成诗歌。 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