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华中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吴蕾
电话
18293020239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邮件
单位
甘肃省临夏县振华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水调歌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五首诗词曲,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的艺术价值。
二、学生分析
教学面对的是
2、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基于十多岁的初中生来说,人生体验也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2.通过诵读理解词意,感知作者情怀。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语文
3、教学负载着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责任,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它们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壮志遭遇,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的多,诗味则太淡;讲的少,味是浓了,只怕学生体会不透。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学好古诗词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就成发挖掘诗歌意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简介宋词,导入新课
通过对词的讲解,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
4、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又称作长短句、诗余等。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多媒体视频导入
二、检查预习(简介作者、字词)
多媒体出示
分组活动
多媒体出示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视频范读
(范读、自读、男女分读)
视频范读
四、点拨品读
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上与其弟弟分别六年之久,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
白板展示
五、拓展延伸
人生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
5、看法?
学生畅所语言,各抒己见
白板展示图片
六、作业
1.背诵、默写所学词曲。
2.结合课本练习题第二题,理解积累文中名句。
3.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白板展示图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诗词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感悟能力较差。又因为要从凝练的语言中把握词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我将使用的教法: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