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示。学生可能展示以下内容:
1.字词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给同学们以重点提示(教师结合助学中“学习测评”内容检查)。
2.作家文学常识的展示(教师提示要点)。
(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3)茅盾文学奖。
3.对写作背景资料的展示。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
2、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默读全文,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教师点拨:这句直接的抒情,也
3、就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赞美、歌颂的语调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注意这种开门见山的手法。)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教师点拨:强化情感的力度,不是感性的描绘,而是再次直接赞美,并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不平凡”究竟表现在哪里。)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
4、还有崇敬的感情。
3.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三、精读课文,研讨重点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刚才同学们通读课文,你感觉本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明确:表面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主要是写什么?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强调其不平凡。第一个方面,是它的外部形态:
①树干: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②枝桠:一律向上,紧
5、紧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③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倒垂。
教师讲解:这些都是白杨作为植物的形态,表面上是逼真的描绘,实际上是高度的提炼。作者把白杨树的姿态向一个特点(也就是“参天耸立”)集中。
第二个方面,则是精神的,也就是内在的气质:
①倔强挺立。
②努力向上。
③参天耸立。
④不折不挠。
⑤在风雪的压迫下。
⑥对抗着西北风。
教师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达标练习(助学P185-186 6---9小
6、题)。
阅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对抗着西北风。”
做以下练习:
(1)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找出文中体现白杨树品质的句子。
团结: 正直: 进取: 坚强: 朴实:
(3)茅盾曾写过一首《题白杨图》,请概括选文内容,为这首诗续一个颔联。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 。
羞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4)如果把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有关象征的知识记录下来。
2.背诵第五到七自然段,体会象征手法。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