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记得易经是如是说:“为人者,有五令: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但广东人又常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但到底是那种说法才是对的呢?哪种说法才是真正影响我们一生的因素呢?
这么重大的人生指导性思想问题,应该是非常值得我们思索再思索的!
“读书”显然大家都容易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金屋颜玉”等等都告诉了我们读书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尤其在古代,只有读书,才能考取功名,才能光宗耀祖。
但读书仅仅是排在第五位,不是说“万般皆下品”么?我想我们不能这么片面的去理解,这也仅仅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的言调,也仅仅是为了鼓励大家要好好读书。
2、
积阴功也好理解,应该是指多行善多做好事多付出,自然是会有所回报。
风水是什么?狭义角度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的周边环境。这仅仅是狭义的迷信理解,而广义更应该指的是一个人所在的环境,包括所在的社会环境,乱世出英雄,如果没有乱世,可能就成就不了曹操或刘备。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同样一个人在上海、北京这种大都市工作生活,其能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远远大于他生活在西部的一个小农村,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命,迷信角度而言认为是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运,迷信角度而言指的是人的遭遇。
命和运从迷信角度而言应该是指同一种意思:只不过大的叫命,小的叫运而已。
3、 其实很显然,广东人通常的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而德又是什么呢?我们来咬文嚼嚼字吧
首先:“德”字是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
而“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我们也可以把德字的右边的上方看成“直”字,“直心”为“德”。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 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等。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
4、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看看其他朋友对德及积阴功的理解:
善是水,德是舟。身体是乘客,财富、地位、荣誉、学识是携带物。
而这里的善应该就是所谓的积阴功了。
不积善,则舟不行。人必困死在孤洲之上。
善够了,德不行。则经不起时间、困难、诱惑的考验,舟会倾覆,也就是经不起风浪。
若财富、地位、学识多了,而不积德,这舟就太小,载不动这么多的东西。也必然倾覆。
德行不够,钱多了,就为富不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有钱人漠视他人生命与尊严的缘故。
德行不够,官当大了,就会为官不正。這就是为什么贪官污吏前赴后继的原因。
德行不够,学识多了,就会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干坏事。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智商罪犯的根源。
所以说,上善若水。也所以說,厚德载物。
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这是古人的智慧!行走世间“德”为上品!
而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则是不学无术之徒,妄图以命运之论欺骗他人的说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