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问题研究方案(三类模式集体研究系列)
学校:香洲第十五小学 学科组:五年级数学 日期:2016.9.27
所研究的问题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本项培训基本信息
培训负责人
梁凤玲
联系电话
13
职务、职称
小学高级
数学教师
参训人员
姓名
周玲玉
身份证号
164046
姓名
梁凤玲
身份证号
222425
姓名
侯月容
身份证号
265641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
拟申报学时
11学时
培训起止时间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
拟申报学时
11学时
选
2、择该问题研究的原因:
在数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一些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是“粗心”导致的,可是为什么会“粗心”呢?计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导致学生出现计算不准确的原因有: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单面注重计算结果,而没有考虑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低级错误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所以增加作业量来提高计算准确性反而适得其反,因而,在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的同时,更应该从方法入手,了解学生的内心,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解决问题将采取的方法与行动:
3、谁?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相关步骤及措施具体,任务明确到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们教研组在本学期就此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教研活动。1、方法: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检查的学习习惯。从审题、书写、检查三个方面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让孩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二、坚持口算训练,为计算打牢基础。要求孩子们每天除回家再家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一页口算题外,还要求他们在课前热身10道口算题。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在每周进行一次定时检测。三、灵活运用简便方法与技巧。告诉孩子们在做计算题前,看是否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学构造特征。孩子掌握解题方法,使孩子能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提高计算速度。
4、四、坚持定时、定量、长期训练。在这里要求孩子们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练习五道计算题,这里老师可设计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包括简便)、方程等,长期、定时、定量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意志,有提高计算能力。2、行动:梁凤玲老师是课题负责人,负责组织老师开展活动,周玲玉老师、侯月容老师围绕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负责设计练习,教案修改。再根据三类模式进行,研讨→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再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的形式进行,最后三位老师上课,找出不足,再进行讨论、研究,再上课,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使到我们的教研水平有所提高。
5、
解决该问题的理论依据:
1、数与计算时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计算是数学的心脏。
2、从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大。如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运用公式求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同样离不开计算。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注:
6、1.采用本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按以下要求计算学时:
参与问题研究的教师,围绕同一问题研究循环上课2次以上,听同伴上课1次以上,才给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其中上课1次,提交教案与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记2学时;听课1次,参与集体评课,提交同伴评价表,记1学时。
2.本方案需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在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校本培训项目备案。
3.采用本模式开展校本培训,在本年度9月或12月学时审核时需要提交以下过程资料:
(1)问题研究方案(1份);
(2)“研讨”记录表(若干份);
(3)研究课执教者教案(若干份);
(4)执教者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若干份);
(5)听课者同伴教学评价表(若干份);
(6)研究报告(可以是叙事性研究报告)(1份);
(7)本次培训申报学时导入模板(1份)。
4.培训相关表格及报告格式在《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指南》附件中下载。
附:专题研讨课安排表:
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专题研讨课安排表
( 五年级 数学 )学科
任课教师
授课内容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梁凤玲
循环小数
五(3)班
10月25日
新授课
周玲玉
五(1)班
10月26日
侯月容
五(6)班
10月27日
(本表栏目可自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