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潘艾 所在学校 梅岭小学 单 元 第五单元 课 题 15说勤奋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文插图,配套录音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2、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质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来讲这个道理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3、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1) 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4、分段读课文。读正确、通顺。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换词:途径、方法 (2)把这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出示:
4、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比喻: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 齐读第一段。 三、学生字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两个事例的学习,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说勤奋》。 2、通过第一段的学习,请你简单谈谈作者的观点。 3、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对,要是别人相信你的观点,你就得用事实说话,这就叫
6、摆事实”,举例子。(板书:摆事实)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讨论:是不是聪明的人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呢?他如何勤奋?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小时候……为止。 长大以后,……警枕。 4、默读这两句,划出能够表示他勤奋的词句。 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 稍微 警枕 (1)而他的哥哥弟弟…… 通过对比,更加衬托出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读。 (2)“警枕”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要这样(更多
7、的时间读书写作) 我们可以想像,有了这只警枕,司马光会怎样?想想画面。指导读。 (3)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司马光无时无刻不在勤奋。 5、是这样的勤奋努力,司马光培育出他的鲜花——(板书:《资治通鉴》,简单介绍:一本记载了1362年历史,对后世极大有用的史学著作) 6、司马光的事例证明了什么?(聪明的人也需要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7、请再读读这句话: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合适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划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
8、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板书:拙 起步晚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5、指导朗读 6、小结: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再读这句话: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8、作者用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证明了自己提出的观点。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都是中国人,可惜没有举国外
9、的例子。你有吗?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那么,我们要不要勤奋呢?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谁来说说:出示“虽然……但……。只有……才” 3、书中勤奋加了引号,表示强调。 勉励我们像司马光、童第周那样,勤奋一生,有所作为。 4、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写作方法 课文先摆观点,再讲事例,最后总结。将勤奋说的透彻,说的明白。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名人勤学的故事或名言警句。 附、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10、 根据课文题材特点,开门见山地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 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抓住中心句,理解比喻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 通过比较读,体会“古今中外”、“每一个”、“都”的强调意味。 说理性文章,准确把握作者的论点很重要,教学中应围绕中心论点,适时强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渗透写作方法:如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1、抓住细节描写(关键词)2、作比较 强调“聪明人”,以
11、便与下文形成呼应。 在学习上段的基础上,此段主要采取自学交流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适当拓展,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引导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写作方法的渗透 教后反思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我国清朝学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