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庙中心学校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主备人 丁先耀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流程安排 集体智慧 (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后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
3、说。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说说吗?找好朋友去交流。开始。 5、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自主品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
4、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质疑探究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四、合作互动 1.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
5、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2.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五、迁移实践 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结束语: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
6、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质疑探究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
7、)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三、合作互助 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
8、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四、迁移实践 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检查预习情况:如生字词,作者等。
9、 本段是重点语段,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多层次地描写泉声的,适当的跟学生讲一下交响乐的组成,但对于从听泉中悟到的哲理点到即可,不必多讲深讲。 注意感悟人生哲理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练习安排 1、课后练习 2、学习评价 板 书 设 计 听泉声 看泉水 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鼎湖山听泉 寻泉影 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枕听泉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