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议论之因果说理法
一、领会要义
因果说理就是在举事例的基础上,问个“为什么”,分析所举事例中所含的支持观点的“理”,由果索因,探求根源,从而证明论点。我们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引导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二、例文展示
①重视细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②几年前,当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企业刚刚步入中国时,有一大批本土企业曾努力与其竞争,尽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最终却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这个现象发人深思。
③为什么我们的本土企业在有着巨大的价格优势、市场优势的情况下居然不能与外来企业抗衡
2、呢?其实,在肯德基成功的背后,又有谁真正了解他们在追求细节上所付出的努力?当本土企业的餐馆将食物放在飞满苍蝇的房间而熟视无睹时,又有谁注意到肯德基“食物放置超过10分钟就要倒掉”的规定?在当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关键技术往往不难为大多数企业掌握。企业之间的差距恰恰体现在细节上。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追求细节的意义要比重视技术更为深远。
【方法悟读】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 ,秋菊高洁,冬梅傲雪 。他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运用因果说理法,写一个事例段。
3、
分析议论之假设分析法
一、领会要义
假设分析就是大胆地设想,先设想可能存在或出现的情况,然后再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正面的事例可以从反面假设,反面的事例可以从正面假设。标志性语句:“如果……那么……”、“假如……怎能……”等。
二、例文展示
①恒心的雨露浇开成功之花。
②为了找寻那小小的钨丝,爱迪生做了成千上万遍令自己失望的实验;为了著出《本草纲目》,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在家中呕心沥血三十余年;为了奥运会赛场上那漂亮的一跃,刘翔从跳跃转学奔跑,又在落寞中苦练了多少年……试问如果他们没有那份恒心与坚持,何来与成功相拥的愉
4、悦笑脸?
【方法悟读】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运用条件分析法,写一个事例段
分析议论之揭示实质法
一、领会要义
揭示实质即采用几个相同或相关的例子,然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二、例文展示
①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上帝的宠儿,饱受命运的眷顾;许多人都有天生的缺陷
5、或是要经历命运的坎坷。司马迁遭受酷刑,身心都备受煎熬;大音乐家贝多芬在事业的顶峰时遭受了双耳失聪的巨大打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残疾。他们可谓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苦难。
②然而,面对已经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③没有气馁,没有绝望,凭着超人的意志和卓绝的胆识,凭着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他们选择了勇敢和坚强。正是这样,才有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了那部悲怆沉浑,令人无限感慨的《命运交响曲》;有了风靡全球,至今仍广为传阅的自传《我的故事》。是信念给了他们战胜厄运的力量。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更为后世树立了不屈不挠、顽
6、强拼搏的光辉典范。
【方法悟读】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话题,运用揭示实质法,写一个事例段。
分析议论之条件分析法
一、领会要义
条件分析法即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在分析时可用“只要
7、……就……”“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议论。
二、例文展示
例如,在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写道:
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完成了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正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方法悟读】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水瓶还没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生气地将瓶中的水倒了出去。天使微笑着,手往下面一指,说:“你看一看下边吧!”瓶中水已化作了漫天甘霖,正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运用条件分析法,写一个事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