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杨玉琴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都是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的小品文大家张岱的代表作。本文语言精练传神,结构精巧典雅,笔墨写意自然;情感除了作者本身的高雅情趣之外,更多了一种家国情思的淡淡哀伤。
【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2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组别之间互评,展示交流成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之美。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杨万
3、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跟随张岱的足迹,欣赏西湖冬日雪景。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西湖雪景之美。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形象生动、语言精美的特色。
2、欣赏雪后西湖之美,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三、 分配任务:(课件出示)五组展示,五组点评,一组总结。限时十分钟。
四、展示点评:
1、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清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看来西湖之胜还是雪后之境。张岱笔下的雪景又是怎样一
4、番美景呢?
在赏析后,指导学生对白描这一写法做系统归纳。作者写西湖雪景,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点”“一痕” “一芥”“两三粒”,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使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西湖奇景再美,也须有心人的欣赏。
文中舟子用“痴”字来评价,你是如何理解的?先找到表现作者“痴”的句子,分析作者形象。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情演绎舟子的心理活动。
3、美景令作者痴迷,写景之余为何要浓墨重彩写巧遇呢?
本文题目为《湖心亭看雪》,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的奇遇, 指导学生
5、理解并模仿写景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景物自身。
4、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西湖雪景寄托作者何种情感?
指导学生作者和这些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境,能联系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善饮酒,却“强饮三大白”,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5、能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本文作者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叙事线索,抓住景物最动人的特点进行重点描写,在赏雪的同时情绪一波三折。人景融洽,情景交融。你能借鉴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特色写作手法,写一段阜阳雪景的文字吗?
引导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五、归纳总结
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课件展示:奇人赏奇景有
6、奇遇抒奇情。)
《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有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痴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七、达标检测
相信聪明的你们不会被这些难倒。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⑶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整理古人描写雪的诗文。(不少于5句)
再读课文,品位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