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10 民间面塑
造型 表现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搓、盘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材的使用构想
《民间面塑》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属“造
2、型*表现”领域。它作为我国民间美术中一个古老的品种,已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不仅具有造型与将面塑制作带入美术课堂,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制作面塑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学生学习面塑不应该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一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作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色彩之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搓、盘等方法的实际综合应用及作品民间美术特
3、色的体现。
学具准备
彩泥,泥工工具
板书 设 计
10民间面塑
技法 : 按 揉 盘 特征: 夸张
变形
压 搓 剪 色彩
作业设计
了解面塑的基本制作技法,试着做一件具有民间气息的动物或泥塑作品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
(1)教师出示面塑作品, 请
4、同学欣赏作品。
你知道他是什么形象吗?(学生个别发言)
你觉得它有什么样的寓意?
(2)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它跟生活中真实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引出课题---------10《民间面塑》
(三)、讲授新课:
1感知学习
课件展示:
(1)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让学生欣赏。
(2)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
(3)大家桌上的面塑有什么寓意你知道吗?
(4)了解面塑历史,风格特点。
1)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俗艺术之一,民间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过去它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面塑在汉
族民间,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
5、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文化。
2)汉族民俗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
2探究学习
(1)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盘、捏、贴等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教师示范
看课件: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边看边想,她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教师示范技法,示范一个小动物的制作方法。
(四) 、创作完成作业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一件具有民
6、间气息的动物作品。(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4)注意民间特色的体现。
(五)、交流评述,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六)、课堂小结
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一下身边的艺术。感受了解家乡的艺术之美。
稳定情绪,准备学习用品
欣赏作品发表见解
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7、
了解相关知识
分析技法 ,小组合作探究
看教师示范了解制作方法
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作
自评互评作业
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拓展视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直观教学加深学生映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欣赏评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