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0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化的思想。 3、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 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
2、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
3、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同学们请看:出示情境图。现在我想用天平来称米粉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左右两边相等。 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首先天平左边放装有米粉的碗,右边放一个50克的砝码,同学们请看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天平不平衡了。 师:那你能用式子表示一下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吗? 生:20+ X>50 师:你真棒!那要是天平右边放上100克的砝码,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天平不平衡,向右倾斜。 师:对,那谁能用式子表示出来? 生:20+
4、X<100 师:上面这两个天平演示的结果是,天平不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不相等。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天平右边放上70克的砝码,天平有什么变化? 生:天平平衡了。 师:很好,这说明天平左右的重量是相等的,用式子表示是? 生:20+X=70 师: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再说出几个等式吗? 生:举例……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板书:1只杯子=100克)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一
5、起认真仔细的完成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师演示。 三、引入未知数,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体验了用天平称物品质量的过程,我们回顾刚才的过程,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师:刚才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00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1:天平两边不平衡。 生2:天平一边高,一边低。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向杯子加(倒)了水。 师:我倒了多少水?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 生:(异口同声)用字母X表示。(板书:X) 师:对,这正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当然还可以用其
6、它字母来表示,如:Y、Z等都可以。 师: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 生:100+X 。(板书:100+X) 师:100+x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再看天平,你有办法让它平衡吗? 生:在右盘中再加砝码。 师:看,我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 生:没有平衡,杯子一端重。 师:这说明杯子加水的质量大于200克。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l00+X>200。(板书:l00+X>200) 师:要想平衡怎么办? 生:还可以继续加砝码。 师:我又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
7、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生1:没有平衡。 生2:左盘重,说明杯子和水的质量小于300克。 生3:可以用100+X<300表示。 师:它表示什么?(板书:100+X<300) 师:你还有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生:把右托盘中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 师:可以换砝码,试一试看,怎么样? 生:天平平衡了。 师:说明了什么?用式子怎么表示? 生1:说明杯子和水重250克。 生2:可以用100+X=250来表示。 师:100+X=250就准确地表达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板书:100+X=250) 师:刚才我们已知
8、道“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想一想,下面哪个式子是等式? 生:我认为100+X=250是等式。 师:为什么?这个等式和前面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生:因为它用等号连接,表示两边相等。这个等式和其他等式比多了一个未知数。 师:观察的很仔细,找得非常准确!就因为在这个等式中多了一个未知数,就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方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师:什么叫方程呢?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同桌互相交流,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师:看黑板,请你默默地读一读,品味品味这句话的关键词。 生1:等式。 生
9、2:未知数。 师:英雄所见略同。 师:请大家朗读一遍。 师:很好,再来一遍。 师:你觉得方程有什么特征?先独立想一想,想好了,同桌再相互交流。 生1:这个式子必须是等式,用等号“=”连接。 生2:等式中一定要有未知数。 师:我同意你们的观点。抓住了关键词,找出了方程的特征。 师:那你能判断出下面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吗? 生答,师生一起订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现在打开课本第50页“自主练习”,是方程的画对号,完成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结果) 学生全
10、部判断正确。 师:再来个快速判断,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手势打出VX)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师:你们这么快,就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能说出窍门吗? 生1:我是根据方程的特征来判断的。 生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 师:这是科学的方法,真能学以致用!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式子,你能挑出等式吗?(课件出示) 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通过这个图,你能说说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同桌互相交流。 生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简练、明了。
11、 师: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试试看!(课件出示)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做两个联系,巩固一下。(课件出示) 五、课堂总结、评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生2:我会区分等式和方程。 生3: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师:抓住了重点,概括的简洁明了。 师:你觉得,你或者你的同伴在这节课上表现如何? 生5:我的同桌听课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 师:在日常生活中,方程还存在着很多的奥妙,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最后请同学们课后完成《配套练习册》第22页的第1,2,3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