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 卷第3期2023年6 月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技术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奏响万物益然的欢快颂歌Vol.36,No.3Jun.,2 0 2 3江河湖海,文韵悠长。水系、平原、滩涂与海洋在江苏交织交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孕育人杰地灵,也滋养了丰富繁多的神奇“精灵”。此刻,成群结队、悠然自得的它们,向世界发出“邀请”,同样也是对我省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好回馈。美美与共,生生不息。生物多样性是一切多样性的源泉。开启水韵江苏的靓丽画轴,有珍稀濒危物种和旗舰水生生物的关键栖息地,有水生生物重要的洄游通道,也有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中心节点
2、人们探寻到了更多大自然的奥秘,也见证了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打开空间持续优化“四带三区”格局这些年,江苏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持续巩固生态基石,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江苏则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浩荡东流,润泽万物,尽显安澜风光。在横穿东西的长江流域旗舰水生生物保护带,江豚逐浪嬉戏,放流的中华鲟正承担着解密的使命。这里是我省重要的生物宝库和生态屏障,记录物种数412 4种,占全省总数的59.7%,随处偶遇神奇生物“浮出水面”,其中不乏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旗舰生物。
3、水网稠密,湿地密布,鱼跃、蛙鸣、鸟飞、蝉唱的生态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在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重点物种保护带,有47 51种物种记录在册,占全省总数的6 8.8%。目光所及处绿意流消,古韵与生态、城市相交互,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相融合。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构建起高颜值的生态廊道和美丽中轴。千年水道再展神韵,绘出斑斓“运河新图”。潮汐起落,以隽永缠绵的音律,吸引万千生灵浪漫奔赴。平直绵长的滨海珍稀候鸟保护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中心节点,记录物种数47 2 9 种,占全省总数的6 8.5%。在平原、滩涂与海洋多
4、元交汇下,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国内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我省也自此拥有了闪耀国际的“生态名片”。里下河湖荡水生陆生生物保护区,地处江苏腹部,每年越冬时节,总能看到“天空精灵”嬉戏腾飞,又或是闲庭信步般地休憩、捕食,美丽而优雅。这里是为人称颂的“生态绿肺”“鸟类家园”,优质的栖息环境给众多候鸟提供了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鹤鹳、震旦鸦雀等濒危鸟类在此安居繁衍。浩大广衰的各类湿地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这些曾经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频频亮相,为江苏各片湿地“打CALL”,背后折射的,正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动人实践。草木葱茏、鸟兽灵动,走进守护北部的东陇海线
5、丘岗残脉物种保护带,每一种生灵都是大自然澎湃生命的交响。作为我省重要的种质资源库,除金雕、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还分布了玉铃花、白木乌柏等区域特有物种。绿草苍苍,林海茫茫,坐落西南的宁镇宜漂低山丘陵陆生动植物保护区,则具备了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省内陆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分布金钱松、宝华玉兰、秤锤树等几十种珍稀濒危植物。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省已形成“四带三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包罗万象的生态圈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那么经济大省是如何“苏”写生态保护的新路子,又是何以惠及可持续的未来?走进诗画江苏的山水间,答案不言而喻。守牢底线完善物种保护制
6、度体系生物多样性让我们的星球鲜活灵动,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不只依托“先天赋予”的自然烹赋,更需“后天加持”的体系保障。2023年6 月江苏打造首批2 0 个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一一观测一张“网”,守护“美丽精灵”3江苏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绘制长远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蓝图,相继出台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 0 13一2 0 30 年)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自然生态保护规划等文件。201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红
7、线区域保护规划;2 0 18 年,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8 大类40 7 块陆域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2 1%。2020年,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增划至15大类8 11块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将全省2 2.49%的陆域面积严格保护起来。与此同时,出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办法,确立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的优先地位,严格把关“开天窗”的调出方式,防止生态空间破碎化、孤岛化。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江苏在制度建设上快人一步。不仅创新构建生态损害鉴定与赔偿评估体系,也出台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办法,让保护、修
8、复、监督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环节有据可依。明确“底线”的同时,就地保护也在推进,持之不懈推进生物多样性修复工程。在高淳、宜兴、贾汪、金坛4个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实施5大类59 个工程项目,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利用生态空间的自然降解和恢复能力,建成45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削减污染负荷,实现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元共赢。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构建起“1+8+N”的工作体系框架。深人开展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列为2 0 2 3年江苏省立法工作预备项目。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一部部法律的顶层设计中,还
9、浸润于科研人员、各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共识和行动中,神奇大地上的自然图鉴才更显熠熠生辉。盐城放弃已依法批准的条子泥、高泥、东沙区域百万亩围垦计划,只为共同守护好湿地候鸟的“家”。他们将这些区域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严格保护起来,并在条子泥观潮区大堤内侧专门开辟720亩地,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供涨潮时迁徙候鸟停歇。如今东台条子泥的故事家喻户晓,获评“2 0 2 1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麋鹿奔欢,鹤舞长空,一个个湿地公园犹如明珠,点缀在生态盐城的版图上。东方白鹳等濒危种群恢复增长,是江苏坚持在物种保护机制上创新创优,将制度设计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
10、性,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精准监管“数智”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科学考察,摸清和夯实生物家底,推进生物多样性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言具有基础意义。自2 0 17 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物多样性“摸家底”行动,组织省内外几十家科研院所、高校的数百名专业人员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全省本底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已更新至6 9 0 3种,进一步夯实增厚家底。调查中,金雕、豹猫等多年未有记录的物种回归视野,还突破性发现白鹏、白颈长尾雉等新记录物种;长江
11、江豚的“生活圈”已由部分江段拓展至整个长江江苏段;东方白鹤在扬州高邮的种群,分布扩大至高邮湖、邵伯湖等40 余处,并成为留鸟;在盐城,首次观测到蓑羽鹤、丑鸭,成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能够同期观察到7 种鹤的地区之一,标志着物种栖息生境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趋向完整稳定。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建立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清单,更好地实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重要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基于本底调查成果,同步制定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指导物种分级管理与监管。此外,基于对调查成果的总结、
12、分析与评估,打造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目前初步识别出2 5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规划设计2 0 个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全面支撑沿江湿地、湖泊湿地、滨海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性观测评估与示范应用。从全省来看,划定“一横两纵+”多样4性热点区域(“一横”为沿长江区域,“两纵”为沿大运河、沿海区域,“+”为低山丘陵区域)的空间网络。观察和监测生物,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加持。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加速数智化转型,焕发新生。如利用高空遥感、环境DNA、A I 识别等技术手段,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观测网络,快速掌握生物资源现状。从人工处置到智能监控,实现“全覆盖”和“全周期”观测,确保生物多
13、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工作更精准、更高效。推开自然之窗,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画卷牵动目光。通过专业调查、观测与评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民行动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生态环境的美丽嬉变,离不开全社会的自觉保护。开展一系列野外观测和科学考察,为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要做好在更大范围摸底数、建档案、强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还要让全社会对这一过程有更深人的理解。从长远角度来看,加强理念宣教和共识,扩大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参与途径,提高公众参与的深度与专业度,是可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一是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4、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教育培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成立江苏打造首批2 0 个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一一观测一张“网”,守护“美丽精灵”江苏省生态文明学院。二是积极推进江苏生态省建设与评估,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 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三是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主题活动,定期组织生物多样性新闻发布会,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筹划“蔷薇花信”、“我的窝谁做主”、长江大保护小使者等系列活动。四是参观生物多样性科教宣传基地。积极支持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共同成立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教宣传基
15、地,倡导生态文化共建共兴共享,不仅展示江苏生物多样性之美,也涵盖在线科普等互动体验场景,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平台。此外,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每一个站点,承担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科教宣传职能,更多热衷参与的人们,走进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实地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就是要将这一理念融人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是万物并秀、生态涵养的成效,更是江苏坚守生态发展的回馈。江苏将始终秉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悉心守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严格完善制度体系、精准加强科考监控,提升群众共治共享,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完善行动抓手,永葆奋进姿态,不断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江苏智识”。(新华日报)第36 卷第3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