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一选择题(40分)1.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骨耜耕地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2.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受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任命制 D.民主制3.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4.电视剧封神演义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由此你回忆起哪一
2、个历史事件()A.牧野之战 B.商汤灭夏 C.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D.城濮之战5.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6.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A.“殷墟”文化 B.青铜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钟鼓之乐”7.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B.任用管仲为相C.组建强大的军队 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诸侯会盟8.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 诸侯兼并争霸B.奴隶制
3、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封建制度的确立9.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C.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0.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1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
4、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1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1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社会治安混乱B.刑法严酷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D.国民素质不高14.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C.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5、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楚汉之争在陈建立政权A. B. C. D. 16.汉高祖的后来继任者,重视“以德化民”,使得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粮仓丰满,铜钱无数。下列哪一词语能恰当地描述这一时期的统治()A.为政以德B.天府之国C.约法三章D.文景之治17.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精彩地讲述了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董生对策,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反响。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父偃、“推恩令” D.主父偃、削藩18.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西汉时强盛的一代,而汉武帝在位
6、五十余年里更使它登上鼎盛高峰,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下列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端,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1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20.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二、非选择题(60分)21.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
7、,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 周本纪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三 春秋无义战。孟子(1) 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4分)(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3分)22.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角色扮演】(1)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2) 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不满?为什么?(4分)(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商
8、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合作探究】(4)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王伟和张芳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王伟: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王芳: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惨遭车裂,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23.材料一材料二 秦王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普通百姓,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中检讨。(1) 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和材料一二,你知道秦王为什么能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3分)(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4分)(3) 结合秦朝统一和巩固
9、统一的措施,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分)2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4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四位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什么作用?(6分)(3)按时间排序。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族诛连坐。(2分)(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启示?(2分)25.材料一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 商君列传材料二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汉朝的哪两位皇帝?他们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4分)(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对待农态度的相同点。(2分)(4)当今社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你认为该怎么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