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山里的致富蛙地点:江西 铜鼓县 华仙村人物:党支部书记 樊雄辉从2分15秒起华仙村目前的人均收入大约900块钱左右,樊雄辉却说他要在几年之内让当地的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的水平,也就是说要增加近10倍,这樊支书依仗的到底是一样什么宝贝?主持人:这里面什么都没有啊,樊支书?有啊,它会藏在这个里面什么呀我给你抓抓看看你要进去啊看见了,看见了白:石蛙学名棘胸蛙,是一种南方丘陵地区生长的名贵两栖动物。樊:它这个下面,胸前主:什么樊:有这个刺主:哦,它好有劲,你看它胸前长的像胡子一样,这一点点的就叫棘胸蛙是不是?樊:对白:石蛙的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效,有百蛙之王的美誉。主:
2、好有劲,它使劲较着劲你看樊:它还有个特性,它的头砍掉了它还可以跑。白:石蛙历来是我国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肴,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一直大受人们的欢迎,野生的石蛙,一直是华仙村当地的特产,不过这人工养殖石蛙却是樊雄辉和几个村民一起刚刚开始的尝试,至今它只有3年的时间。华仙村人多地少,全村900多人口,森林面积9.8万余亩,而人均耕地却只有0.5分,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直依靠林木采伐,2002年伊始,江西在铜鼓全县实施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华仙村所属的4.8万亩山林中,绝大部分被列入了环保公益林的范围,静止采伐破坏。樊:所以那个资源比较好的里面,按照地域基本上封掉了,所以老乡采木头卖木头的生活就很
3、难维持了,所以很多农民被迫外出务工。白:到了2007年前后,华仙村的900多人当中赴外省打工人数一度达到了300多人,也就说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几乎是倾巢而出,留下的全都是老幼妇孺,作为华仙村支部书记的樊雄辉曾经戏言,他的村子是386199部队。樊:三八就是我们这个村子留下的是妇女,六一是儿童,九九是老人,因为我们这个村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了,就留下这个三八六一九九了。白:2007年,港口乡为发展当地经济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推出了关于包括贷款、扶持等在内一系列鼓励政策,樊雄辉却犯了难,依靠什么来吸引村民回来呢,也想过养猪,也想过养鸡,猪跟鸡都试着养过,但是我们效益很差,因为我们这里交通很不方便,离乡
4、镇集镇近20公里,因为人家外面的猪卖了不要运费,我们要把运费加进去,基本上卖出去就亏本。白:华仙村地处罗霄山脉深处,具有着最适宜石蛙生长和繁殖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一斤石蛙的价格始终保持在80-120元之间,由于市场价格昂贵,每年都会吸引许多的外地人到当地捕蛙。樊:因为我们当时老乡只是偷着抓一点点来吃,不敢去卖钱,因为那属于省级保护动物,但是后来因为外面市场上值钱了,很多外地人跑过来抓,他们抓回去的时候每个晚上最少都可以抓到二十来斤,那时候的价钱可以最少卖到六十块钱一斤,一个晚上就可以卖一千二。白:这种情况让苦苦寻找项目的樊雄辉灵机一动,这饲养石蛙不正是华仙村民得天独厚的生财之道吗,想法归想法,
5、这养石蛙的事情真要落实下来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樊:一个是那个蛙到底是吃什么东西,另外一个那个蛙自己关起来养会不会吃东西,而且它会不会发病,怎么去防,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不懂。主:刚才我看这个蛙里面有的胸前就长刺,有的胸前不长刺。王义华:不长刺那个是母的,长刺的是公的。白:镜头前的这个年轻人叫王玉华,在华仙村,王玉华可算得上是个另类,王玉华兄弟3人两个哥哥都在浙江打工,2004年王玉华也去了一趟浙江,可只待了几个月的时间又回到了村里,成了村里少数的几个留守男丁,回老家的时候我就跑运输,就是开那个农用车的,又做了一个木炭厂,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低,不到3、4万块钱吧。白:要知道,华仙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9
6、00多元,这王义华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万,算得上村里少有的富裕户,听说樊雄辉想尝试人工养蛙头脑灵活的王义华第一个报了名。王:假如说我们养殖成功的话,那绝对是个很好的产业了。主:大概一年的收入你算算能有多少?王:大概一年假如我们养一万只左右的话,一年下来的纯收入也有七八万吧。白:近年来,南方的一些地方有不少人都尝试过石蛙的人工饲养,但真正成功却少之又少,虽说这山涧里头到处都是野生的石蛙,可这人工养蛙到底能不能成功,樊雄辉和王义华的心里都没有底。主:你捞什么呢?王:我捞这个黄粉虫。主:黄粉虫你捞出来干嘛?王:这个蛙很难伺候,这个蛙天生只吃活料,死了是不吃的。主:啊,死了都不吃。王:不吃的。主:你看这
7、个黄粉虫全部死掉王:全部沉在那个塘底下。主:那么难伺候啊。王:对对对。白:为了降低风险,起步伊始的樊雄辉和王义华没敢投入太多,两人一共出资了3万块钱,合伙在村里建起了养蛙池,2007年5月,两人从山上抓获了100对种蛙开始了石蛙的饲养尝试。主:那它除了支持活的之外还有什么难伺候的。王:假如这个水必须要,塘里的水温高了不行,低了不行,低了10度以下它就冬眠,高了二十五度以上它就会发生很多疾病。白:樊雄辉不仅是华仙村的支部书记,同时还兼任了村里的村委会主任,这大部分的养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王义华的身上,在当时整个的铜鼓都还没有养殖石蛙成功的先例,这石蛙是抓回来了,可它到底该怎么喂养呢?王:我就想着到
8、地里面挖来蚯蚓,给它吃吃看,看到蛙吃那蚯蚓还是很喜欢吃的,我就每天到庄稼地里一天抓个三四斤左右蚯蚓,倒到那个蛙塘里面。白: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用在了王义华养石蛙的过程上是再贴切不过了。王:你看这个就是雌蛙。主:母蛙和公蛙的区别是什么?王:这里很光滑的,肚子上很光滑的。主:就没有所谓刺是吧?没有那个胡子。王:对对对。主:这个母蛙,它现在已经怀孕了吗?王:对,怀孕了,你看那个肚子都很大了。白:起初,为了给石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王义华修剪的蛙池每个都在40平方米大小,但王义华没想到的是,这第一个问题便出在了面积上。王:我养了两个月时间,那个蛙有部分产了卵,大概三十个左右吧产了卵,但还有三分之二
9、没有产卵,大约五六十只没有产卵。白:同样是石蛙,同样的喂养,为什么这大多数的石蛙就是不产卵呢,几经周折,王义华他们终于在铜鼓县水产局的帮助下,找到了浙江农业大学一名水产养殖专家。王:请了棘胸蛙研究专家过来,到这里来当场指导,说我那个池子大了。白:原来,石蛙看上去活蹦乱跳,可它却是个近似眼,由于王义华所建的蛙池太大,很多的石蛙因为视力的原因根本找不到食物,从而营养不良导致了不育,后来王义华江蛙池全部改成了6个平方大小,这石蛙不产卵的问题果然再没出现过了。主:它多漂亮,像不像那个猫眼,晶莹剔透的然后里面那个芯是那种紫颜色的,我最喜欢这种颜色了,你指导这是什么吗?问他王:这是石蛙刚产下来的卵。主:产
10、下来几天?王:两个小时左右。主:才两个小时。白:石蛙产卵后大约在一个星期孵化为蝌蚪,为了尽快复原石蛙的野生环境,王义华蛙池的水源全部采自山中的泉水,而且把成蛙、蛙卵和蝌蚪都分在了不同的池子里,精心照顾,可是即便是这样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主:这捞蝌蚪比捞成蛙要难。王:对。主:捞上来了,捞上来了。你看你看。这个小蝌蚪好漂亮,身上有很多斑纹。你仔细看一看,它是透明的,里面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清楚。白:2009年7月,王义华遭受了石蛙养殖之后最大的一次损失,问题出在了刚刚孵化的蝌蚪的身上,我有一天发现那个蝌蚪就浮在水面上,就捞了几个起来看了一下,看了下那个肠子就有点发红。白:异常的情况在小蝌蚪件迅速蔓延
11、,两天之后蝌蚪开始出现大量的死亡。王:没有别的办法,死亡的话就只好一桶一桶的,每天一桶早晚的时候,拿桶子倒到河里面。白:几天的功夫,王义华当年繁殖出来的十多只蝌蚪,竟然死亡了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让王义华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拨通了远在浙江的水产专家电话。王:把我这个病例给专家悉数讲了,专家说你那个是急性肠炎。白:原来七月份正值江南雨季,而当时王义华使用的泉水未经任何过滤,暴雨之后的泉水当中携着大量的泥沙,石蛙的蝌蚪对水质的清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水源中的泥沙杂质在流进蛙池之后导致了蝌蚪肠炎的蔓延。王:一个蝌蚪市场价钱可以卖到1块钱一个,假如蝌蚪养成小蛙了,市场价格最少可以达到四五块钱,那我们的收入就几天损失了两三万。白:事后,王义华赶紧了亡羊补牢,在养蛙池的水源上开始了多重的过滤措施。主:这就是你那过滤设备,是吧?王:对,我这个是第一次过滤,把那个树叶什么的烂东西,第一次过滤就滤掉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