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专项测试试题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10分)lin do hn yn n sh xi sjin dng ( ) ( ) ( )( )( )rnqi din b x sh zhzo kng ki( ) ( )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词语的意思。(6分)悲愤欲( )_( )荆请罪_大名( )( )_负( )顽抗_( )然有序_( )( )不倦_3、选字填空。(4分) 堪 勘 湛 难( ) 精( ) ( )探 ( )蓝幕 慕 暮 羡( ) ( )布 ( )霭 夜( )4、按要求写句子。(5分)(1)肖邦必须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双重否定句)
2、_(2)昨天晚上外面真黑 。 (写具体) _ (3)班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改成反问句)_(4)美丽的荷花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_(5)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上关联词语合成一句)_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这件事过了许多年,( )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本学期,我们通过读书认识了爱国科学家_;爱国工程师_;爱国作家_;爱国音乐家_;鞋匠的儿子_。其中你最佩服的人是_,因为 _(3.5分)(2)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临终前的遗憾是“_ , _。”他强调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是“ _ ,_。”(4分)(3)“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
3、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是_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_,使人_。”读了这段话我们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_,课文主要运用了_表达方式来突出这个特点。(3.5分) (4)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_”。而要学习顾宪成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2分)7、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3分)(1)“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中的“战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2)“人多势众、悬梁刺骨、奋不顾生、富丽堂煌”这四个成语中有三个错别字。 ( )(3)“四海之内皆兄弟”中的“兄弟”应该“xingd”。( )8、关注生活,活用语文。(3分)(1)一年很快过去了,你认为2014年最有价值的新闻是:(
4、一句话)_ _。(2)写出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名言:_ 喜欢的原因: _ 二、请根据课文及其相关内容填空。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_,既愿_,又想坐下_。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第一首快诗,让诗人感到悲的原因是_。3、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重点要歌颂的是高原柳,可他又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柳的原因是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 ,每一个舞姿都是_,每一个舞姿都_,使人叹为观止。”这一排比句写出了安塞腰鼓“好”在有 ( )。三、阅读理解。 (一)草原(12分)(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5、限乐趣。(3)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_ _ 。(6)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_ _ 。1、上文顺序已打乱,正确序号为(3分)_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缺漏的词语。(2分)3、“一”有四种解释:A数量;B相同;C满,全;D专一;在“高歌一曲”中“一”应取第_ 种。“一碧千里” “一”应取第_种。(1分)4、“翠色欲流”描写了 _ ,“一碧千里” 描写了_,(A绿的颜色;B绿的神态;C绿的范围;D绿的广漠)。(1分)5、这段文字在描述时,采用了_修辞手法,写草原在“天底下”时,从_、_ 、_ 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写出了草原 _的特点。(5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