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的和小的反思纲要中明确的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究欲望”,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开始不断接触大小不一的事物,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大小关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大小关系,符合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事物大小的关系,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同时易于引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活动适合在小班开展,为此,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环节设计:第一环节中,首先考虑的是与主题的贴合度,也同时运用整合的理念,一开始用一个“神奇的口袋”的形式导入,从满神秘感让幼儿感觉到好奇,激发
2、幼儿的探索欲望,以此来展开活动。第二个环节请幼儿来区别大小,学会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用教具来引导幼儿辨别大小,教具的运用恰当与否也关系到一个教学的成功与否,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其所熟悉的教室环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小关系的理解,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幼儿对其既感兴趣又易于接受。第二环节中,让幼儿区别同类型中3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的大小,请幼儿指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并用语言表达“谁最大,谁最小”。本环节较之上一环节的难度有所增加。实践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存在问题:纲要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小班认知水平的发展没有具备直观的感受,因而在制定时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掌握有所缺失。在加上现在幼儿的视野相对开阔,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多幼儿来说过于简单挑战性较小。因此,对于本次活动在目标上来说过于简单,在制定时可以在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以更好的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