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教学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有关。教学准备:教师:显微镜一台、望远镜一架、放大镜、凸透镜48个(型号不同)导学单等;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搜
2、集与显微镜和望远镜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旧知再现: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充一下电,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导学单上的旧知再现“我知道”。 二. 步入新课:(一)视角今年是什么年?生答是牛年,我们就以牛为话题讨论几个问题?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展示蓝球和乒乓球然后提出问题让生得出影响视角的因素(让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出:.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师:要想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我们可采用什么方
3、法来增大它?生思考回答。(二)、显微镜1、师:如果我们想看清一些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我们通常借助两种神奇的光学仪器,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生会显微镜和望远镜师:很好,这说明借助它们增大了我们的视角,那它们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学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后你就会明白。师: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显微镜,示显微镜实物让生说它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1)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得到倒立放大的的实像。(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
4、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通过探究,你有什么发现?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展示显微镜成像光路图,然后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的大箭头(有纸箱剪好)和两个凸透镜演示显微镜成像原理。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师引导生总结):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反馈练习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之间,成_像;第二次放大与_原理相同,成_像。
5、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原理相同,成_像;目镜的作用和_原理相同,成_像。作业: 板书设计: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视角:.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2、显微镜:(1)结构:目镜:焦距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作用是把物镜成的像再一次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 物镜:焦距长,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作用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2)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增大视角的方法:通过把物体的像移近来增大视角和把物体的像放大来增大视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