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岭市东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课题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教学课时1课型新课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3、德育目标:()反思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行为,从而认识到珍惜自然、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正确认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2.掌握
2、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4.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学准备及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导入新课由两幅漫画导入。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排雄伟的大树及标题。)二、检查预习在
3、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三、整体感知1、请两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大树的外貌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讨论后明确: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在的大树。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现在大树是悲壮之树。2、文中记叙了大树的那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大树具有那些高贵的品质?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大树有着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
4、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四、研读赏析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5、。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触?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五、拓展延伸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论交流明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交流认识,畅所欲言。)六、课堂小结为什么作者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6、七、布置作业1.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必做) 2.语文作业本中相关题目(必做)同学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在小学部的操场上有一棵古老的大树,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操场很不规则,但是它至今仍然能毫发未损的伫立在那里,我们说这棵树是幸运的,今天老师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另一棵树的命运是怎样的呢?抓住句式特点进行赏析。文章多用短句,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 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树,树即毁灭”,这样的短句比比皆是,都是用简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感情。品读富有 特点的细节。如文章多次引用传说,“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7、。等等,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小结:那树是无辜的,他只想幸福而快乐的绿着,奉献着,现代文明的车轮却无情地碾碎了他生命的绿色。王鼎均先生借一棵树的生命悲剧交给了读者一份沉重的思考,读完那树这篇文章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呢?板书设计:那树 王鼎钧人和谐共处树早期:喜欢利用无私庇护 近期:抱怨嫌弃仍然奉献现时:毁灭遗忘引颈受戮教后反思: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主旋律,这一构思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落脚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还需更加细致地研读文本。本节课注重读,有多种形式的读,朗读、跳读、精读,学生在读中思, 在读中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只是在精读美文的环节中,注重赏析却忽略了朗读指导,存在走过场在延伸阅读环节中,学生在谈完了与那树遭受悲惨命运类似的生活现象后,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再举例,创设直观的强烈的情境,给学生以冲击力,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