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往事依依课题6、往事依依课时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2、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了解千家诗主要描写的内容。4、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重难点重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千家诗描写的内容。难点: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1、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2)、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了解千家诗主要描写的内容。(4)、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阅读3-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作
2、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3、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4、抄出第4段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明确: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明确: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
3、有反映。3、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教学过程明确:主要歌咏祖国3、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的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课堂小结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将小时候看过的幅幅图画,读书时看过的一部书,及国文老师讲过的 课,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串联成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秀文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
4、段文字的内容。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1、完成基础训练习题。2、积累描写四季的诗句并注明出处。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6、往事依依爱国情感对新文学的兴趣谆谆教导,铭刻在心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
5、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