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适应的结果知识与技能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应承担义务,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 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懂得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培养判断力和控制力,具有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努力避 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引入:( 分钟)二:( 分钟)三:( 分钟)四( 分钟)五随堂练习:( 分钟)六、课堂小结( 分钟)七、布置作业八预习1、每一种行为都
2、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情境活动一: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见教材P89页)教师赠言:人在社会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0页)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都会给周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事例。(见教材P90页)实践探究:(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教师讲述:前者偏重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后者偏重于行为对个人的影响。所以说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板书)2、不同行为有着不同结果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91页)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人的行为与后果
3、之间的关系。教师讲述:(对材料中“方斌拨打110 报警电话的事例的分析。)方斌拨打110,就其动机是为了满足对110报警电话的好奇心,其目的是为了验证警察接警后到现场的速度,其采取的手段是谎报险情,其行为的程度上未使用更为恶劣的手段,未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故而其行为的结果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秩序,构成了违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刘浩同学面对歹徒毫不退缩,机智勇敢的行为,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犯罪分子受到了惩罚,得到了老师、同学的称赞。而方斌谎报险情的错误行为,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又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议一议:(引导学生从对他人、
4、对社会、对自己的不同角度去讨论)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得同学。想一想:自己是否遇有过类似的举动?这一举动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影响?想一想:链接材料分别说明了行为的影响。你能说说这两种行为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吗?实践锻炼:(详见教材P91页材料)请你为这个材料续写可能的结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一、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二、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1.动机不同2.目的不同3.采取的手段不同4.行为的程度不同优点:1、课堂环节齐全。2、课堂中坚持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及时进行练习,作到先学后教、讲练结合。3、教学中始终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板书简单。今后在教学当中,应该在讲到重点知识的时候及时进行板书。 今后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材料、案例等,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杨平老师让学生扮演情境角色的做法值得借鉴。